摘要:谁能想到,一部压了近9年的剧,仅凭一张过审通告就炸了热搜?说的就是张若昀主演的《风起大漠》——没错,就是当年那部《霍去病传奇》,如今剪到75集,终于要和观众见面了。
谁能想到,一部压了近9年的剧,仅凭一张过审通告就炸了热搜?说的就是张若昀主演的《风起大漠》——没错,就是当年那部《霍去病传奇》,如今剪到75集,终于要和观众见面了。
这年头,短视频刷得人没了耐心,古装剧要么抠图敷衍,要么瞎改历史,但这部剧偏不。光是“积压9年还能被盼着”这一点,就藏着它成为“真·大剧”的底气。
首先得说演员,这阵容往那一站就是品质保证。主角张若昀,为了演好霍去病真是下了血本。要知道霍去病可是17岁出征、21岁封狼居胥的少年战神,不是随便摆个姿势就能成的。张若昀提前半年就泡在史料里,《史记》《汉书》翻得卷边,还特意增重练肌肉,骑马射箭样样亲自上,拍马戏时穿着38斤的玄甲,在四十度高温下连轴转七个小时都不喊停。
他演的霍去病可不是个冷冰冰的“胜利符号”。预告里银枪白马冲阵时眼神带火,朝堂上面对汉武帝又藏着少年人的倔强,就连深夜给伤兵敷药的细节,都把角色的刚柔并济演活了——这才是观众想看的有血有肉的英雄,不是纸片人。
更惊喜的是配角阵容。胡军饰演的匈奴右裨王,光看剧照就自带气场,和张若昀的对手戏简直是“神仙打架”;白宇演的仆多,作为霍去病的得力助手,每一个眼神都透着戏 。还有毛晓彤演的蓁娥,从和亲公主到身披鹰隼纹服饰的觉醒者,角色成长线看得人揪心又过瘾,那句“愿身不复生王家”更是直接戳中泪点。
要是说演员是骨架,那这部剧的制作就是实打实的血肉。现在很多剧连外景都懒得跑,这部剧却直接“豪横”到底:为了还原大漠战场,剧组从贵州都匀包机转到宁夏银川,一百多辆车跟着搬家;嫌搭景不真实,干脆花大价钱造了座16万平米的长安城,朱雀大街的宽度、未央宫的高度都照着古籍复原。
最狠的是拍马戏——直接把横店能租的马全拉到银川,搞得同期其他剧组想拍马戏都找不到马。剧中“车悬阵”那场戏,200匹战马要精准控制速度和位置,沙尘里刀枪交锋的画面全是实拍,没有一点CG特效,那种金戈铁马的震撼,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连演员穿的盔甲都不含糊,剧组专门找博物馆做了X射线检测,确保每片甲片的成分都符合汉代工艺,这份较真劲儿,现在真不多见了。
有人可能会问,9年前拍的剧,现在播会不会过时?还真不会,因为它“磨”得够用心。当初这部剧因为剧情争议被搁置,这次为了过审,直接从92集砍到75集,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感情线全删了,专门请了三位秦汉史学专家把关,确保每场战役都有史料依据。比如原本虚构的“匈奴王子亦敌亦友”的戏码没了,换成了实打实的汉匈对峙,战争场面占比大幅提升,历史的“筋骨”一下就立起来了。
现在的剧动不动就标榜“大制作”,但真正的大制作从不是靠流量明星堆出来的,而是像《风起大漠》这样:肯花9年时间打磨,肯砸钱做实景,肯让演员沉下心研究角色,肯为了尊重历史大刀阔斧改剧情。
想想看,当屏幕上再不是抠图背景和工业糖精,而是真实的大漠落日、千军万马,还有张若昀那句振聋发聩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那种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一下就被点燃了。
等了9年,这部剧终于要来了。不管是想追热血战场,还是想看靠谱的历史演绎,《风起大漠》都值得蹲。毕竟这样肯下笨功夫的良心大剧,真的太少见了。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来源:足智多谋圆月Y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