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3月的台北,雨冷得像冰碴子,他一句“先救人再说”,把整条东海小组的命全押上。
聂曦把林义良从死牢里捞出来的那天,压根没跟吴石打招呼。
1949年3月的台北,雨冷得像冰碴子,他一句“先救人再说”,把整条东海小组的命全押上。
我翻完去年才解密的“吴石案”档案,脑子里就剩一句:这哪是英雄,分明是赌徒。
档案里写着——林义良根本不是小角色,他是中共地下党对接上海的“活电报”,他一掉线,东海小组三条线瞬间瞎了。
吴石比谁都清楚,所以才默许聂曦去“赌一把”。
可聂曦赌得更大。
他把老婆阿美攒了三年要开裁缝铺的钱,连夜塞给看守,换来十分钟“探监”。
阿美第二天发现抽屉空了,站在巷口冲他吼:“你拿我的命去救谁?
”
聂曦没回,只把门带上,门缝漏出一句:“以后别等我吃饭。
”
剧里演得浪漫,说阿美后来原谅了他。
我查到的是:阿美没原谅,她拿了吴石给的三十块美金,买了去基隆的船票,改名换姓,1952年嫁了个卖鱼丸的。
聂曦被枪决前写遗书,写“阿美收”,信封上没地址,只画了一把裁缝剪刀。
再说朱枫。
剧里她拎着一块绛红布料去绸缎庄,说是“陈太太要订旗袍”。
真实档案打脸:那家绸缎庄1948年11月就被保密局盯死了,老板早换成特务。
她再去,等于把脖子往绳圈里送。
可她还是去了,因为王昌诚把话挑明:“你不住手,我就得死。
”
王昌诚这人也挺惨。
电讯所的破耳机天天漏电,他一边译电报一边被电得手指发麻。
保密局请他“喝咖啡”,开口就要他交名单。
他回家跟朱枫摊牌:“我调岗报告批了,下周去台中修收音机,你别再踏进我办公室半步。
”
朱枫回他:“你走了,孩子谁接?
”
王昌诚没答,只把门反锁,灯关掉,屋里只剩收音机沙沙响,像提前给自己放哀乐。
最黑色的是“轰炸上海”那条线。
剧里说是东海小组挡下大灾难。
解密文件写得明明白白:国民党那趟“浦江行动”流产,是因为自己人把计划书落在舞厅,跟小组半毛钱关系没有。
可编剧偏要让聂曦背锅,仿佛不这么拍,观众就不爽。
我把档案合上,突然懂了——
哪有什么谍战传奇,全是普通人被大势撵着跑。
聂曦想救人,结果把老婆跑丢了;
朱枫想送信,结果把朋友坑死了;
王昌诚想苟活,结果一辈子听收音机里自己的心跳。
历史最残忍的地方,是它不给你彩蛋。
1950年6月10日,聂曦被押往马场町,路边围满看热闹的。
档案最后一行写着:他抬头找人群里的剪刀铺,没找着。
来源:有趣的孔雀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