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沉默的荣耀》路透,余皑磊穿着旧西装、手拿折扇,在台北北投老茶馆拍杀青戏。
“一个特务头子,怎么越扒越像职场爽剧男主?
”
昨晚刷到《沉默的荣耀》路透,余皑磊穿着旧西装、手拿折扇,在台北北投老茶馆拍杀青戏。
弹幕齐刷“谷正文本字”。
我愣住:这名字不是历史书角落里的冷灰吗?
怎么突然热到发烫?
三点新料直接把热度顶爆:
一,台湾“国史馆”去年解封档案,谷正文1955年搞过“南星计划”,把特务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专盯华人老师、报馆编辑,名单整整三箱,烧的时候连铁皮桶都烧穿。
二,英国外交部旧档被大陆学者翻出来,证实“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后,他亲自飞香港,找14K大佬帮忙擦屁股,事后嫌两个手下嘴碎,直接灌水泥沉淡水河。
三,政治大学2022年公开的录音里,他自己嘟囔:“吴石那案子,上电刑是我按的开关,电流大了点。
”说完像聊菜咸不咸,打了个哈欠。
戏还没播,观众先分裂。
有人骂:杀人机器也配拍剧?
美化个屁。
有人嗑:从叛变者到情报头子,一路反杀,比爽文带劲。
我两头跑,越看越像看镜子——谷正文身上那点“向上爬”的腥甜味,谁没闻过?
只是普通人改PPT,他改人命。
剧组不傻,把镜头对准他的“职场低谷”:1955年被毛人凤一脚踢出核心圈,办公室从南昌街大院子搬到和平西路旧仓库,连秘书都只剩一个口吃的小丫头。
史料写得很白:那天他抱着一纸箱档案,出大门时太阳太大,他抬手挡光,结果纸箱掉地,散了一地“南星计划”名单,他蹲着捡,嘴里骂“太阳真毒”。
这段被编剧原封不动搬进戏,演员一句台词没加,就蹲那捡文件,捡了整整四十秒,镜头硬切,弹幕全屏“社畜落泪”。
我突然明白大家吵什么——我们怕的不是坏人,而是坏得有理、坏得像我们。
白天给老板背锅,晚上回出租屋刷剧,看见谷正文被降职也得挤地铁,心里那杆秤瞬间歪了。
历史遥远,职场很近,坏人掉坑那刻,先爽到再说。
可档案不会演戏。1958年,他把一名新加坡左派记者绑了三天,记者老妈一路跪到特务部门口,额头磕出血印,他站在二楼窗帘后喝豆浆,豆浆里加蛋,一口没停。
这段没进剧本,因为审查说“过度渲染暴力”。
于是观众看到的,是他被降职后深夜独自擦枪,擦完枪抬头望月亮,BGM一响,弹幕刷“心疼”。
剧方喊冤:我们没洗白,只是拍人性。
我信一半。
人性要真这么容易拍,就不会删了记者老妈那段。
观众想看的也不是人性,是“坏得被理解”的安全感——只要原因够苦,罪就能打折。
谷正文给不了,他晚年自己说:“我睡不着,不是怕鬼,是怕人,人比鬼狠。
”说完继续吃苹果,苹果削得溜圆,皮不断。
所以别急着站队。
骂或嗑,都是给角色贴暖宝宝。
真该问的是:为什么每次大反派一掉泪,我们就想递纸巾?
为什么自己挨老板骂时,却没人给镜头?
剧还没播完,已经有up主剪好“谷正文升职记”,配乐用《孤勇者》,播放量八百万。
我点进去,看完浑身凉:原来我们把历史当职场,把杀人当KPI,把理解当赦免。
最吓人的不是他杀过谁,是我们正用他的尺子量自己。
杀青那天,余皑磊在微博发了一张黑白自拍,配文只有五个字——“坏人下班了”。
下面点赞最高的评论是:“哥,下次演个更狠的。
”我盯着屏幕,想起档案里那句:“太阳真毒。
”
来源:胖六影视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