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那个在深宫里连丧两子、被史书一笔带过的女人,才是明兰一路开挂的隐形外挂。”——刷完《知否》三遍才咂摸出这层暗线,心里咯噔一下:要是没她,盛家六姑娘早被内宅嚼得骨头渣都不剩。
“原来那个在深宫里连丧两子、被史书一笔带过的女人,才是明兰一路开挂的隐形外挂。”——刷完《知否》三遍才咂摸出这层暗线,心里咯噔一下:要是没她,盛家六姑娘早被内宅嚼得骨头渣都不剩。
静安皇后在剧里就露了一次画像,台词不到二十字,却像暗桩一样钉进明兰的命运。
史载,宋仁宗的曹皇后也连丧两子,照样把后宫打理得风平浪静,还顺手带出一批女官。
编剧把这段搬进来,等于给明兰开了一条“外婆金手指”的隐藏通道:孔嬷嬷、盛老太太、甚至明兰自己,全是这条链上的接力棒。
先说孔嬷嬷。
宋代六尚局的女官得学十二门技能,礼仪、医药、算账、断案,样样都得拿得出手。
剧里她拿戒尺打墨兰手心,观众看得爽,其实那是女官系统里的“现场教学”——规矩就是保命符,不会就等着被生吞。
明兰后来管家、查账、斗曼娘,每一步都踩着孔嬷嬷当年画的格子走,一点没跑偏。
再说盛老太太。
将门虎女下嫁探花郎,儿子夭折,丈夫早逝,一个人把庶子拉拔成朝廷命官。
宋代像梁红玉那样的将门寡妇不少,她们有个共同点:会骑马,也会算账,能提刀,也能写奏折。
盛老太太把这套“文武双修”的家学塞进明兰的小脑瓜:该忍的时候装病,该狠的时候直接掀桌子。
没有老太太打底,明兰在顾家那帮豺狼面前,早被撕成小白兔。
最妙的是静安皇后留下的“枯败牡丹”手帕。
史书里,曹皇后晚年把御花园最艳的牡丹连根拔了,说“盛极必衰,留它做甚”。
剧里把这段化成一方绣帕,明兰揣在怀里,等于揣着前辈的“失败笔记”:别恋战,别贪赢,见好就收。
她后来劝顾廷烨辞官、带全家迁出京城,就是按这条“撤退指南”操作,一次把全家从夺嫡漩涡里摘干净。
现代人老爱说“情绪内耗”。
其实宋代贵妇们早玩明白了:朱熹的《女诫》里写“守静安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别瞎较劲”。
曹皇后丧子后没黑化,她把情绪磨成刀,拿去培养女官、整顿后宫,创伤直接升级成资源。
放到今天,就是积极心理学说的“创伤后成长”——把烂牌打成王炸。
明兰有样学样,生母惨死、姐妹挤兑、婆家挖坑,她一样样拆雷,拆完还把经验写成“宅斗错题本”,留给下一代。
说到底,静安皇后、孔嬷嬷、盛老太太、明兰,四代女人隔着宫墙和深宅传同一句话:先活下去,再活漂亮。
史书不会写她们怎么哭,只会写她们怎么用绣针、戒尺、算盘、药方,把烂泥日子一点点缝补成锦。
看完只想感叹:幸好有这条暗线,才让“庶女逆袭”不只是爽剧套路,而是真实历史里女人们用血和泪试出来的生存攻略。
来源:豆豆侃大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