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好剧的收视率动辄超过90%,几乎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 时代的变迁、观看方式的革命,让收视率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娱乐生活的巨变。
最近有部剧《围猎》收视率突破2.2%,就被称为“收视霸主”,但翻开中国电视剧的收视史册,这个数字甚至挤不进历史前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好剧的收视率动辄超过90%,几乎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 时代的变迁、观看方式的革命,让收视率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娱乐生活的巨变。
一、无法复制的收视神话:电视时代的全民记忆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电视剧是家庭娱乐的绝对主角。 1981年播出的《敌营十八年》,这部仅有9集的谍战剧,创下了99%的收视神话。
它被视为中国连续剧的起点,当时电视机尚未普及,一个村子可能只有一两台电视,左邻右舍挤在一起观看成为一代人的独特记忆。
紧随其后的是1990年的《渴望》,收视率高达98%。 这部剧塑造的女工刘慧芳形象引发了全社会关于伦理道德的大讨论,甚至出现了“娶妻当娶刘慧芳”的流行语。
一个更为惊人的社会效应是,该剧播出期间犯罪率下降,公安部还特意为剧组颁发了“维护治安奖”。 这种程度的社会影响力,是当今任何一部剧集都难以企及的。
86版《西游记》虽因拍摄周期长,全集收视率统计为96%,但其单集最高收视率同样惊人。 更重要的是,它至今已被重播超过4000次,成为寒暑假的“钉子户”,其长尾效应跨越了近四十年。
同样,《新白娘子传奇》(91%)、《红楼梦》(90%)和83版《射雕英雄传》(90%)也都成为了各自类型片中无法超越的文化符号。
二、测量标尺已变:CVB时代的“新王者”
时过境迁,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观众的选择呈几何级数增长,收视率也自然被分流。 如今,行业公认的权威数据是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它自2018年开始统计,更科学地反映了电视大屏的收视情况。
在这个新的衡量标准下,2025年的剧集市场依然不乏亮眼成绩。 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现实题材剧《六姊妹》,全剧平均收视率达到4.349%,大结局集收视率更是高达5.398%,成为CVB有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一。 这充分说明,只要作品质量过硬,依然能吸引大量观众回归电视大屏。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国家安全题材剧《绝密较量》以3.743%的平均收视率位列CVB历史总榜第二,同时也是该题材的收视冠军。 公安题材剧《驻站》则用生活流的叙事风格,获得了3.381%的收视率,剧中描绘的四川攀枝花风光还意外带火了当地的文旅产业。
在省级卫视的竞争中,东方卫视表现突出。 其播出的《六姊妹》卫视版以0.586%的收视率稳居地方卫视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卫视还开创了“长剧+微短剧”的双赛道模式,其“品质东方·微剧场”的总收视人次超过3.1亿,微短剧《午后玫瑰》等作品的成功,显示了短剧内容在电视大屏上的巨大潜力。
三、收视数字背后的时代烙印
历史级收视神话与当下收视表现之间的巨大差异,首要原因是选择权的爆炸式增长。 在《敌营十八年》或《渴望》播出的年代,很多家庭只能收到寥寥几个电视频道,一部重磅剧集的出现,自然能凝聚起绝大多数的注意力。
而今天,观众不仅可以在数十个上星频道中选择,还可以随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流媒体平台点播海量内容,甚至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 注意力被极度分散,收视率分母无限扩大,破2%已属不易。
其次,排播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过去,电视剧只能在电视台按固定时间播出,错过了就只能等待重播。
如今,“先网后台”或“台网联动”成为常态。 例如,热播剧《藏海传》就出现了大结局先在电视平台收官,视频平台VIP用户反而要延后观看的新现象。 这种模式旨在平衡电视台和视频平台的利益,但也改变了收视行为的集中度。
最后,内容本身的赛道更加垂直细分。过去,电视剧试图满足所有年龄层观众的口味,追求“合家欢”。
而现在,市场可以容纳更多元化的题材:律政剧《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古装偶像剧《九重紫》、家庭喜剧《欢乐家长群二》等,都能在各自的目标受众中取得良好反响。 观众不再需要围观同一个“爆款”,他们可以精准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四、经典重映与当下创作的双向奔赴
尽管收视环境已天差地别,但经典剧集的生命力并未消散。 2024年开播的“重温经典”频道,专门播出过往的优秀国产剧集。
截至2025年6月,该频道累计收视时长已达26.7亿小时,《上海一家人》《闯关东》《三国演义》等老剧依然广受喜爱。 这证明真正优秀的作品能够穿越时间,持续散发魅力。
当下的电视剧制作也在尝试与经典对话,并探索新的出路。 一是深耕现实题材。 《六姊妹》《北上》《蛮好的人生》等剧的成功,表明贴近普通人生活的故事最能引发共鸣。二是注重在地化表达。
《围猎》中演员们为贴合背景努力模仿方言,《驻站》对攀西地区风土人情的真实刻画,都增加了剧集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三是拥抱微短剧等新形态,以适应更碎片化的观看习惯。
收视率从近乎百分百到个位数的变化,不是电视剧行业的衰落,而是一种进步的标志。 它代表着观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自由,也激励着内容创作者必须用更真诚、更优质的作品去赢得关注。 无论是过去万人空巷的盛况,还是如今多屏竞争下的细分市场,好故事的核心价值从未改变。
来源:龙吟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