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沉默的荣耀》里的朱枫是“镇海的女儿”,她的名字值得永远铭记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5 17:35 1

摘要:该剧以吴石、朱枫、陈宝仓等烈士的真实事迹为蓝本,打破传统谍战剧虚构的套路,以真名真姓、有据可查的人物设定,将隐蔽战线上的英雄推向公众视野。剧中,“交通员”朱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带着理想热忱的青涩,到历经革命淬炼后的机警,她的成长被刻画得饱满鲜活。

首部聚焦1949年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重大主题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近日热播。

该剧以吴石、朱枫、陈宝仓等烈士的真实事迹为蓝本,打破传统谍战剧虚构的套路,以真名真姓、有据可查的人物设定,将隐蔽战线上的英雄推向公众视野。剧中,“交通员”朱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带着理想热忱的青涩,到历经革命淬炼后的机警,她的成长被刻画得饱满鲜活。

《沉默的荣耀》中吴越饰演的主人公朱枫 电视剧截图

对很多观众来说,这是第一次在屏幕上见到“有血有肉”的朱枫,不是符号化的“女特工”,而是有家庭、有牵挂、有信仰的普通人。对于宁波镇海人来说,朱枫这个名字,更伴随着复杂的情愫,因为她是一位“镇海的女儿”。

憩园小楼:默默述说红色传奇

粉墙黛瓦映书香,红漆雕栏诉丹心。在文脉绵长的镇海中学内,一座静谧小院静静矗立,月洞门上“憩园”二字镌刻着时光印记,院内两层木质小楼红栏雅致。这里,是被誉为“中国红色女特工”的朱枫烈士青少年时期的旧居,一座承载着波澜壮阔革命记忆的红色地标。

步入这座小院,目光所及的每一处细节都浸透着历史的厚重。小楼内陈列着朱枫烈士的生平事迹资料与珍贵遗物,泛黄的文献、承载岁月的旧物,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她为革命事业奔走的峥嵘岁月,将那段热血激荡的红色传奇娓娓道来。

朱枫烈士的生平事迹资料 共享联盟·镇海 供图

据学校党政办教师朱宸宇介绍,1994年,镇海中学在扩建校舍的过程中,经镇海区政府批准,结合旧城改造将原鼓楼东街上的朱家花园旧址并入校园,特别保留了朱枫在青少年时期居住过的憩园小红楼并精心加以修缮布展。如今,它早已超越“旧居”的范畴,成为保存烈士遗物和史料、陈列烈士生平事迹、颂扬红枫革命精神,向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也是镇海中学新生“开学第一课”系列思政教育中的必修课——每年,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在这里驻足聆听,从朱枫烈士以身许国的事迹中汲取信仰力量,让红色基因在书香校园里代代传承。

烽火淬炼:从闺秀到革命者的觉醒

朱枫出生于镇海县城的一个渔业之家,家境富裕,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书法师承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一手好字曾让邻里赞叹。

朱家大院毗邻的梓荫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朱熹、全祖望等名家大儒曾在这里讲学授业,花木砖石间,萦绕着卢镗、林则徐、裕谦等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气。梓材荫泽,朱枫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忠肝义胆的千古流芳之地长大。

“五卅惨案”的枪声,击碎了青年朱枫的平静岁月。彼时,她正在宁波女子师范学校求学,目睹家国受难,她毅然褪去锦衣,和同窗陈修良一起走出校门,与伙伴们一起刷标语、印传单,组织学生自治会,走街串巷大声疾呼。就在这时,朱枫接受了革命思想启蒙,在心里埋下了追求真理、反帝爱国的赤诚种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枫毅然抛弃舒适生活,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中,和同伴们一起举办义卖、收容难民、救护遭日机轰炸的同胞、出售自己多年的创作和收藏。

随着战局变化,朱枫辗转多地,在党组织的指引下开始从事地下工作。收集情报、营救被捕同志、筹措经费、传递秘密文件……每一项任务都暗藏凶险,她却始终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1944年,因叛徒出卖,身份暴露,不幸被捕的她,在酷刑面前如寒梅般傲立,任凭皮鞭撕裂皮肉,始终未泄一字机密。经组织营救获释后,1945年,她郑重地举起右手,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天,她的生命与信仰,终于完成了最深刻的联结。

无名之诺:虎穴龙潭中的生死逆行

1949年11月,新中国的曙光已照亮神州,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天星码头却弥漫着离愁。朱枫站在汽笛长鸣的客轮甲板上,被风吹起的衣袂似乎还残留着先前和儿子朱明分别时的余温。那年9月,她将儿子送至北京,在他耳边轻声许诺:“我很快就回去了。”这温柔的约定,成了她藏在心底最柔软的牵挂,却也成了她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彼时,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已箭在弦上。有情报工作经验且在台湾有亲友关系的朱枫,接到了组织赋予的绝密任务——潜入台湾,与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将领吴石建立秘密联系,担任交通员。临行前,她给丈夫朱晓光写信,字里行间满是隐晦的期许:“此去将有几月逗留,妹不必惦记……几个月后,兄将以更愉快的心情与妹相见。”无人知晓,这“愉快的晤聚”背后,是她赴汤蹈火的决绝。

抵达台湾后,朱枫以探亲为名,寄居在养女及女婿家中,周旋于国民党高级将领出入的机要场所,凭借过人的胆识与细致的观察力,前后七次同吴石将军接头会面,使用微缩胶卷传递情报,将众多重要军事机密传递至香港,再转送给组织。

眼看任务即将完成,朱枫也接到上级“速回”的指示。她赶紧购买返港船票,还托人给亲人捎去“凤将于月内返里”的便条。短短七字,是终于能兑现承诺的雀跃,却未曾想,这竟成了她与亲人的最后诀别。

1950年1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的叛变,如一颗炸弹引爆了台湾地下党组织。1800多人被捕,1100多人被处死,黑暗瞬间笼罩了这片土地。2月,朱枫不幸被捕,落入了敌人的魔爪。

狱中,她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同年6月,台北马场町刑场,朱枫英勇就义。枪响时,她喊出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余音久久不散。

真名重光:跨越时空的忠魂归乡

朱枫的名字,在她牺牲后的半个世纪里,一直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2000年12月,《老照片》杂志刊发了她临刑前受审的照片。画面中,她被五花大绑,却神色平静,那件熟悉的小花旗袍,让女儿朱晓枫“50年后第一次看到当时的情景,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心情”。

朱枫烈士塑像揭幕 共享联盟·镇海 供图

2010年,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贵宾室里,气氛肃穆。一个白色桶状旅行袋,被交到朱枫的外孙女徐云初手中。徐云初接过袋子,用近乎耳语的声音说:“外婆,回家了。”这一刻,漂泊了60年的忠魂,终于踏上了归乡的路。她的名字镌刻在镇海革命烈士陵园的丰碑上,成了一束光,照亮后人追寻英雄足迹的路,也唤醒全社会“为英雄留名”的共识。

如今,《沉默的荣耀》一剧热播,让更多人知晓了她的故事。“这种认真做事、坚守岗位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奶奶,告诉自己要像她一样,不退缩、不放弃。”朱枫烈士的孙女朱容瑢女士说,“作为家里的第三代,传承奶奶的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希望把这份精神传递下去,用行动让奶奶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朱枫的一生,如同一株红枫,春时吐绿,夏时成荫,秋时燃尽自己,将最美的色彩留在山河间。她对家人的“无名之诺”,对信仰的“生死之诺”,早已化作跨越时空的回响,提醒着每一个人:总有一些名字,值得被永远铭记;总有一种精神,会在岁月中永恒闪耀。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龙吟RF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