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欢乐颂》的22楼五美中,关雎尔和邱莹莹是性格与家境反差极大的两个角色。关雎尔出身优渥,父母是体制内中层,从小生活顺遂,是旁人眼中“乖乖女”“优质女孩”的代表;邱莹莹来自小城普通家庭,家境一般,性格直来直去,偶尔冲动冒失,却总能凭借真诚打动人心。
在《欢乐颂》的22楼五美中,关雎尔和邱莹莹是性格与家境反差极大的两个角色。关雎尔出身优渥,父母是体制内中层,从小生活顺遂,是旁人眼中“乖乖女”“优质女孩”的代表;邱莹莹来自小城普通家庭,家境一般,性格直来直去,偶尔冲动冒失,却总能凭借真诚打动人心。
然而,观众对两人的评价却呈现明显分化:很多人对关雎尔的“精致利己”感到不适,反而更偏爱邱莹莹的纯粹仗义。究其原因,无关家境贫富,而在于为人处世的底色——关雎尔虽有良好的成长背景,却在友情里藏着太多算计与疏离;邱莹莹即便身处底层,也始终用真心对待闺蜜,这份纯粹正是关雎尔所缺失的。
一、家境优渥却吝于付出:友情里的“价值算计”
提到关雎尔,最鲜明的标签便是“家境好”。她自己也常有意无意地强调这一点:和闺蜜闲聊时,会提起“妈妈随手一个粉底包要2万多”“一个毛球要6000多”,言语间难掩优越感。但这份优渥,从未真正转化为对闺蜜的真诚付出,反而成了她彰显身份的工具。
在友情的“价值交换”中,关雎尔的算计显而易见。过年时她给闺蜜发了200元红包,之后便反复提及,仿佛做了多大的人情;而樊胜美在她生日时回赠了1000多元的香水,邱莹莹也精心准备了几百块的唱片,这些价值远超红包的礼物,却没见她时常感念。对她而言,200元红包或许只是随手之举,却要以此换取“大方”的评价;而闺蜜的贵重心意,似乎只是理所应当的回馈。
反观邱莹莹,虽家境普通,却从不计较物质付出。她会记得闺蜜的喜好,攒钱买对方心仪的礼物;即便自己手头不宽裕,也愿意为闺蜜花心思。这种付出无关金额多少,源于发自内心的重视,与关雎尔的“等价交换”形成鲜明对比。观众反感的从不是关雎尔家境好,而是她将家境当作炫耀资本,却在友情里极度吝啬真诚。
二、遇事避重就轻:把闺蜜当“避风港”与“挡箭牌”
如果说物质上的吝啬只是性格瑕疵,那么遇事时的“鸡贼”与“甩锅”,才真正暴露了关雎尔的人品短板。当男友谢童出事需要用钱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找家境优渥的父母求助,而是立刻打电话给22楼最穷、最困难的邱莹莹。
此时的关雎尔并非走投无路——她的父母有稳定收入和积蓄,完全有能力提供帮助。但她顾虑重重:既怕父母因反对她谈恋爱而阻拦,又怕向父母开口丢了面子,更不愿承担“让父母知道恋情”的后果。于是,她把主意打到了邱莹莹身上。明知邱莹莹没钱,却还是向她求助,甚至特意叮嘱邱莹莹“保守秘密”。
这种操作的心思昭然若揭:她清楚邱莹莹心软仗义,一定会帮忙想办法;更知道邱莹莹单纯,不会质疑她的动机。有观众直言:“关雎尔显然是想到了之前邱莹莹半夜找安迪借钱的事,才故意找她帮忙,本质上就是把邱莹莹当枪使。”倘若邱莹莹真的找不认识关雎尔的朋友借了钱,最后极有可能要自己承担还款责任,而关雎尔只需坐享其成,甚至可以在事后装傻推脱。
更令人心寒的是,当她和谢童被顺利“捞出来”后,半句不提钱的事情,仿佛邱莹莹的奔波与付出不值一提。这种“有事找闺蜜,无事甩一边”的态度,彻底消解了她“乖乖女”的人设滤镜。对比之下,邱莹莹虽冲动,却从不会让朋友陷入两难:她自己遇到困难时,会先想办法自救,实在撑不住才求助闺蜜,且总会记着对方的恩情,加倍回报。
三、看似温和却疏离:友情里的“边界感”变成“隔阂墙”
关雎尔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温和有礼、人畜无害,但这份温和背后,藏着难以逾越的疏离。22楼五美之所以让人动容,在于她们虽出身不同、性格各异,却能在彼此需要时成为依靠,甚至把对方当作家人。但关雎尔从未真正融入这份“家人般的情谊”,她的“边界感”,本质上是不愿与闺蜜共享生活、共担责任。
过年前夕,三个闺蜜讨论过年安排时,安迪坦言自己是孤儿,没有家可回。曲筱绡第一个发声,热情邀请安迪去自己家过年;邱莹莹也立刻接话,说老家虽小但热闹,真心欢迎安迪跟自己回去。轮到关雎尔时,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发出同样的邀请——毕竟她家境好,家里空间充足,且父母看似通情达理。可她却轻描淡写地说:“我们22楼就跟家一样。”
这句话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22楼是大家的“共同据点”,你可以留在这儿,但别想跟我回家。她不愿让安迪介入自己的家庭生活,不愿让父母与“孤儿”身份的安迪产生交集,更不愿承担招待安迪的麻烦。这种看似得体的回应,实则暴露了她的自私与疏离。在她心中,闺蜜只是“同住一楼的朋友”,远未到“家人”的程度。
而邱莹莹的真诚,恰恰体现在这种“无边界的接纳”中。她从不因自己家境普通而自卑,也不担心安迪的“特殊身份”会给家里带来麻烦,只是单纯地想让孤独的闺蜜有个地方过年。这份不带功利心的善意,正是关雎尔所缺乏的。
四、原生家庭的折射:精明藏在“教养”之下
关雎尔的性格与为人处世,很大程度上受原生家庭影响。她的妈妈看似温和有礼,前脚跟樊胜美有说有笑、礼尚往来,后脚就私下议论樊胜美“浑身重点,没有婆家要”,言语间充满轻蔑与刻薄。这种“表面友善,背后算计”的行事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关雎尔。
在关妈妈的认知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始终带着“阶层滤镜”:对有利用价值或身份匹配的人保持礼貌,对不如自己的人则暗自鄙夷。这种观念投射到关雎尔身上,便成了她对闺蜜的“选择性付出”——对安迪、曲筱绡保持尊重,因为她们要么有钱要么有能力;对樊胜美、邱莹莹则带着隐性的优越感,不愿真正倾心相待。
反观邱莹莹的家庭,虽不富裕却充满温暖。邱爸爸给女儿寄送一大箱腊肉时,特意叮嘱她“多跟闺蜜们分享”;给女儿打5000块钱时,反复强调“缺钱找爸妈要,千万别跟朋友借”。这种“真诚分享、体谅他人”的家庭教育,让邱莹莹从小就懂得珍惜友情,不愿给朋友添麻烦,也愿意为朋友挺身而出。
原生家庭的差异,造就了两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关雎尔在“阶层差异”的熏陶下,习惯用利益权衡人际关系;邱莹莹在“温暖包容”的环境中,学会用真心维系情感。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关雎尔家境再好、学历再高,也始终不如邱莹莹讨喜——观众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在的人品。
五、讨喜的核心:真诚永远比家境重要
《欢乐颂》的核心,是五个女孩在都市中相互扶持的情谊。安迪有钱有能力,却会在樊胜美遇到家庭困境时挺身而出,动用资源帮她解围;曲筱绡古灵精怪、家境优渥,却会为了邱莹莹的工作前途奔走,为樊胜美的感情问题出谋划策。她们的“仗义”,与家境无关,只与真心有关。
关雎尔的问题,不在于她家境好,而在于她把家境当成了“人设资本”,却忽略了友情的本质是真诚与付出。她的每一次算计、每一次疏离,都在消耗闺蜜的信任;而邱莹莹的每一次仗义、每一次真诚,都在温暖着身边的人。观众对两人的不同态度,本质上是对“真诚友情”的向往,对“精致利己”的排斥。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类似的选择:是和家境优渥却精于算计的人做朋友,还是和出身普通却真心相待的人并肩同行?关雎尔与邱莹莹的对比已经给出答案:家境再好,若没有人品打底,也成不了真正的朋友;即便囊中羞涩,若有真诚加持,也能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22楼的故事告诉我们,友情的价值从不由物质衡量,而由真心定义。这也是为什么,冲动冒失的邱莹莹能收获观众的喜爱,而家境优渥的关雎尔却始终难以让人真正亲近——因为在感情里,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来源:场景SkZ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