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剧的“叛逆”不是个例,前有《半熟男女》人均出轨,后有《春色寄情人》用床戏推动感情,非纯爱现偶早玩出了层次感。
要说现在国产剧里谁最敢“搞事”,《许我耀眼》必须有姓名。
女主为嫁豪门编家世,男主隐瞒婚育玩深情,这哪是传统现偶的“双向奔赴”,分明是“双向算计”的婚姻剧本。
开播直接冲垮腾讯视频3万热度,说白了,观众就爱看这种打破“纯爱滤镜”的狠活。
这剧的“叛逆”不是个例,前有《半熟男女》人均出轨,后有《春色寄情人》用床戏推动感情,非纯爱现偶早玩出了层次感。
第一层玩“人设背德”,像《下一站是幸福》的姐弟恋、《招惹》的“小妈文学”,靠挑战世俗关系拉满张力。
就说《许我耀眼》里男女主的“道德瑕疵”,放以前早被骂惨了,现在反而有人觉得“真实带感”,为啥?因为观众早腻了“完美爱人”的童话,这种带点“禁忌感”的关系,更像现实里藏着秘密的成年人恋爱。
第二层敢碰“性表达”。国产剧向来对亲密戏“犹抱琵琶”,但《春色寄情人》里陈麦冬和庄洁的亲热戏,没搞虚头巴脑的浪漫,反而成了理解对方的关键。
短剧《鹅绒雪》更直接,用肢体细节把暧昧拉满,当然,大环境下还是得“曲线救国”,比如用“强制爱”“已婚设定”当糖衣,可就算这样,也比以前“亲一下就脸红三集”的套路进步多了。
第三层最狠,直接解构婚恋,《傲骨贤妻》里婚姻是生存工具,《我的天才女友》里莱农靠嫁人跨阶层。
国产剧里《许我耀眼》开头也想往这靠,财阀家世、利益交换都摆出来了,可惜后半段还是掉进“追妻火葬场”的甜宠套路。
但就这短短几集的“现实暴击”,也够让观众感叹,“原来现偶还能这么拍?”
说了半天非纯爱的好,可为啥纯爱还是现偶的“顶流”?看看2025年开年的《难哄》《白色橄榄树》,哪个不是晋江纯爱IP改的?这事儿得从日本说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起飞,恋爱变得功利,结果《凝视着爱与死》这类纯爱剧反而爆火,说白了,就是用浪漫对抗现实的“情感反动”。
咱国产现偶的纯爱热,跟年轻人的生活体验脱不开关系。
高考后的离别、阶层差异的鸿沟,现实里跨不过去的坎,在剧里都能被“纯爱”一键抹平。
就像《最好的我们》里的校园恋,《亲爱的,热爱的》里的甜宠,不管故事怎么变,核心都是给观众造一个“爱情万能”的梦。
有调查说72%的观众看纯爱剧是为了缓解焦虑,你说这梦能不香吗?但纯爱也不是没变过。
从《千山暮雪》的狗血虐恋,到《你是我的荣耀》的甜宠,看着类型不同,本质都是拿“虐”或“甜”强化爱情的神圣性。
比如《何以笙箫默》的家族世仇,绕了一大圈还是为了证明“爱能超越一切”。
这种叙事惯性太强了,以至于《半熟男女》刚播时,好多观众接受不了主角“三观不正”,哪怕剧方提前喊“向纯爱战士道歉”,该挨的骂还是没少。
要说最近谁在猛推非纯爱现偶,短剧绝对是“头号功臣”。
《念念有词》《盛夏芬德拉》这种播放量破30亿的短剧,开局就是“复仇嫁豪门”“互相欺骗”的高能戏码。
为啥?因为短剧篇幅短,必须用强冲突抓住观众,结果反而成了“非纯爱试验田”。
有意思的是,观众被短剧“喂”得重口了,再看长剧里的纯爱就觉得“没劲”,倒逼长剧也得搞点新花样。
长剧怎么改?《春色寄情人》把爱情塞进熟龄女性议题里,《十二封信》用时空穿越玩浪漫,就连纯爱剧《嘘,国王在冬眠》都靠“冬季氛围感”玩出了新意。
但非纯爱要想真正破圈,还得迈过“创作难度”这道坎。
就像《许我耀眼》,开头有多惊艳,结尾就有多“拉胯”,财阀斗争最后还是败给爱情,不是创作者不想写现实,而是得平衡观众接受度。
不过话说回来,现偶的魅力本就该多元,能有《许我耀眼》这样撕开裂缝的尝试,能有短剧逼着类型进化,哪怕步子不大,也是好事。
毕竟观众想看的,从来不是非纯爱“干掉”纯爱,而是在“糖衣”和“现实”之间,找到更多对味的选择。
就像《许我耀眼》里那句台词,“健康的爱情可贵,但畸形的恋爱够精彩啊”,前提是,这精彩得真够“带劲”,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来源:巴黎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