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露思饰演的许妍,在大结局中对父母说出的那句“谢谢”,让许多观众误以为是一场传统的大团圆。 但仔细看完全剧的人会发现,这场和解的底色根本不是亲情修复,而是许妍对过去自己的告别——她不再需要父母的认可来证明价值,而是用一句礼貌的“谢谢”,将父母彻底移除了自己的情
赵露思饰演的许妍,在大结局中对父母说出的那句“谢谢”,让许多观众误以为是一场传统的大团圆。 但仔细看完全剧的人会发现,这场和解的底色根本不是亲情修复,而是许妍对过去自己的告别——她不再需要父母的认可来证明价值,而是用一句礼貌的“谢谢”,将父母彻底移除了自己的情感核心区。
一、原生家庭的伤:偏心与遗忘刻进骨子里的不安全感
许妍的童年充满被忽视的细节。 小学时被接回父母家,她却像个外人:生日当天,全家因姐姐乔琳打架事件匆忙离家,无人记得她的生日;煤气泄漏时,父亲下意识救出乔琳,却将许妍忘在危险中;高考前夕,她亲耳听到父亲要求老师把考试机会让给成绩更差的姐姐。 这些片段堆叠成许妍的心理创伤——她不断被暗示“你不值得被爱”。 成年后的许妍,即使成为新闻主播、嫁入豪门,依旧活在紧绷的状态里。 她的婚姻和事业如同沙堆上的城堡,因为她始终认定“我没有靠山”。
二、和解的契机:父母还卡不是愧疚,而是敬畏
大结局中,父母归还医疗费银行卡的举动,被部分观众视为“悔过”。 但剧中暗藏的现实是:父母的态度转变始于对女儿事业成功的敬畏,而非真正的愧疚。 父亲卖掉理发店回乡下照顾姥姥时,已意识到自己失去权威,转而以“低位者”姿态求和;母亲携带礼物道歉,背后掺杂着对晚年孤独的恐惧。 这种弥补,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权衡利弊后的低头。
三、许妍的“谢谢”:不是原谅,是放下
许妍的回应堪称全剧最耐人寻味的设计。 她没有痛哭流涕地拥抱父母,而是平静地说出“谢谢”。 这句话的本质,是她对自我成长的确认——她不再需要从父母身上索取童年缺失的爱,而是将他们的举动视为普通人际交往中的善意,礼貌回应即可。 剧中许妍创业后的状态变化佐证了这一点:她脱下华丽礼服投身直播,面对沈母闺蜜团的刁难毫不退缩。 当她对外宣称“我就是皓辰的妈妈”时,已然完成从“寻求认可”到“自我定义”的蜕变。
四、姥姥的角色:代际创伤的终结者
许妍能实现自我救赎,姥姥许昌惠是关键人物。 她不仅是许妍唯一的情感支柱,更用行动示范如何化解代际创伤。 剧中,姥姥将许妍父母接到乡下同住,看似柔和的安排实则让父母直面自己的自私;她教会许妍“爱是流动的”,但从不强迫外孙女原谅父母。 这种以柔克刚的智慧,让许妍明白:接纳血缘纽带不等于必须亲密无间,保持距离才是对彼此最好的尊重。
五、观众争议:为什么和解戏“突兀”?
许多观众认为许妍原谅父母的情节生硬,其实是因为编剧刻意避免美化和解。 父母在剧中存在感低、改变仓促,恰恰映射现实——许多原生家庭的矛盾根本无法通过几句道歉解决。 许妍的“和解”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她早已不期待父母改变。 当她创业成功、守护沈皓辰、与沈皓明并肩作战时,她已经用实力证明:脱离原生家庭阴影的方式,是让自己强大到无需在意过往。
六、残酷真相:和解的本质是利己
许妍的故事撕开一个现实:与父母和解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家庭圆满,而是为了解放自己。 剧中,她为姐姐照顾乔琳、支付父母医疗费,始终带着“补偿心理”——试图通过付出来填补童年缺失。 直到她真正独立后,才明白这种补偿毫无意义。 最终那句“谢谢”,是她对过去的告别:我承认你们是我的父母,但我的未来不再受制于你们的评价。 这种“利己式和解”,才是成年人面对原生家庭最清醒的选择。
来源:马丽经典影视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