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邪私家笔记》上线当天,三叔微博评论区被“还我书魂”刷屏,吴镇宇一人扛下所有弹幕夸奖,片方却把钱花在“盗墓宇宙再封神”的通稿上。
六部剧热搜买到飞起,评分却集体蹲在4分线,平台把观众当提款机,观众把遥控器当照妖镜。
《吴邪私家笔记》上线当天,三叔微博评论区被“还我书魂”刷屏,吴镇宇一人扛下所有弹幕夸奖,片方却把钱花在“盗墓宇宙再封神”的通稿上。
原著粉最在意的“铁三角”默契被砍成单口相声,原因简单:平台数据模型显示,观众更爱看“大叔带新人”,CP感能拉新会员,情怀只能拉老粉,老粉已经付过年费,新会员才是增量。
于是剧本连夜加少年线,吴镇宇的片酬一半拿去补流量小生的空位,戏里戏外都在算ROI。
《许我耀眼》把磨皮开到十级,赵露思的鼻梁在高清大屏上直接消失,镜头切到男配,连胡茬都被抹成白面馒头。
剧组对外宣称“东方幻想美学”,内部复盘文件写的是“滤镜能省服化道30%预算”。
平台验片时,技术总监只问了一句“能剪成竖屏吗”,得到肯定答复后,立刻追加抖音投放。
观众看到的是仙侠,平台看到的是十五秒短视频素材包,一鱼两吃,剧还没播完,二创账号已经靠“AI脸”带货面膜,回本周转率比剧情节奏快三倍。
《灼灼韶华》把创业拍成许愿池,热依扎演的海归硕士第一集靠PPT拿下两千万风投,第三集用一句“女人要帮女人”让竞争对手让出市场。
编剧在豆瓣日记里透露,原本写了女主被投资人灌酒、被银行抽贷的段落,平台评估后认为“焦虑值过高”,连夜改成“姐妹抱团”爽文。
数据部门给出结论:下沉市场女性用户更愿意看“无痛成功”,弹幕关键词“爽”每出现一次,完播率提升1.2%。
热依扎拿奖级的哭戏被剪成十五秒预告,用来证明“演技炸裂”,正片里只剩她对着空仓库喊“我们赢了”,空仓库是特效做的,连租金都省了。
《献鱼》与《子夜归》一个古装一个现代,却共用同一套“妖怪恋爱模板”:前三集相遇,第四集误会,第五集吐血,第六集和好,第七集再误会,第八集大结局。
编剧群里流传一份“虐点节拍表”,规定每集必须出现“红衣落泪”“雨中抱走”“替身挡刀”三大名场面,平台算法显示,只要红衣出现,用户停留时长就能增加8秒。
妖怪设定只是背景板,因为平台采购部发现“奇幻”标签能拿到更高单价,恋爱戏才是硬指标,预算向男女主妆造倾斜,妖怪特效被砍到只剩绿幕拍剪影,观众连鳞片都看不清,却能看清转账记录:播出三天,主演直播带货销售额破八千万,佣金比片酬高。
《赴山海》最离谱,三集能讲完的故事硬灌成九集,台词像领导念报告,BGM一响,弹幕齐刷“准备哭”。
导演在粉丝群解释“留白是东方美学”,被业内人士戳破真相:平台按集数买片,多剪一集就多卖一集,剧本原只有十二集,硬加水戏到十八集,配音演员三天三夜不睡觉,把语气词“嗯、啊、哦”配成环绕立体声,凑时长。
观众开二倍速都嫌慢,平台却靠多出的六集多卖了两个亿的贴片广告,广告主指定要“山海”关键词,因为搜索引擎显示该词与“治愈”“逃离”强相关,能蹭文旅热度。
六部剧评分全在4分上下,却在微博拿下两百多个热搜,平均每条热搜花费不低于八十万。
业内朋友透露,现在平台把营销预算做到制作费的1.5倍,数据女工三班倒,凌晨两点还在刷“演技炸裂”话题,刷完就去豆瓣打一星,把真评挤到后排。
平台KPI只看前三日热度,热度够就能触发广告分成阶梯,质量是季度复盘才看的指标,到时候换个马甲上线,又能再割一茬。
观众以为自己在选剧,其实是算法在选人,谁愿意被“工业糖精”喂饱,谁就能被精准投喂,直到会员到期。
《漫长的季节》没买过一个热搜,靠工厂老舅的东北口音和出租车司机的闲聊拿下9.4分,平台却把它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因为这部剧的受众平均年龄38岁,消费力不如18岁人群的一半。
平台不是不知道好剧值钱,只是快钱更香。
观众骂归骂,会员费年年涨,从198到298,自动续费按钮藏在三级菜单,想关得先答三道问卷。
制片方算过账,只要保持30%的自动续费率,就算新剧全扑也能盈亏平衡,于是把剧本写成PPT,把演员拍成贴纸,把观众当韭菜,一茬一茬割,割到会员清醒那天。
遥控器在观众手里,热搜却不在观众兜里,到底谁说了算?
来源:沙丘上畅快滑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