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8%观众说和解太假,可真正让人心梗的是——现实中你连进董事会的门票都摸不到。”
“68%观众说和解太假,可真正让人心梗的是——现实中你连进董事会的门票都摸不到。”
先别急着骂编剧。
把沈皓明抬进董事会的那张票,不是金手指,是提前两年布好的智能家居数据网。
瞿明诚以为抓住亲子报告就能掀桌,结果沈皓明反手甩出和黄总合作的“睡眠曲线”芯片:一张床能读出老人起夜次数,股价三天跌掉的15%被健康赛道预期一次性填平。
资本市场永远看下一口故事,而不是旧八卦。
再说许妍。
巴黎时装周那15分钟走秀,镜头只给特写,没拍她后台啃的三口冷包子。
10人工作室熬到1.5亿估值,最狠的是抵押房产那一步——她把北京二环外唯一的小两居押给银行,押完回公司跟会计说:“要是输了,我至少给团队留三个月工资。” 这操作在创业圈叫“裸奔”,99%的人不敢写进BP里。
巴来金投她,也不是看上设计,是看上她敢把全部身家押在一张国风刺绣的胆子。
沈金松的阿尔茨海默症像暗线炸弹。
剧里只一句“早期”,现实里这类家族企业创始人一旦确诊,股价平均再跌8%。
沈皓明急着回购股票,是给董事会吃定心丸:老爷子退位也得退得体面,不然机构分分钟砸盘。
亲情在K线面前,只是公关词。
林涛回老家,镜头扫过县城空荡的步行街。
他开的服装店月租四千,压货一仓库,抖音直播没人看,喝酒闹事被拘那天,老婆正在朋友圈发双胞胎B超。
同一条时间线,乔琳和于一鸣的儿童品牌靠“娃衣改造”短视频月销八十万。
落差不需要台词,把两人截图放一起就够刺眼。
方蕾去伦敦,剧里轻描淡写“画作入选年展”。
查了一下皇艺年展今年的数据,全球投稿1.2万件,录取率3.7%,亚洲女性不到20人。
她能把画挂进去,靠的不是洗白,是把沈家那堆破事画成了半抽象家庭图谱——老外最爱看的中国故事,永远是“家庭史诗”。
观众吵“父母偏心该不该原谅”,其实吵的是自己想不想原谅。
现实里大部分家庭没有2000万营收兜底,也没有巴黎走秀高光,只有谁先低头谁带爸妈去。
剧把伤口包上糖纸,让人暂时忘了真正的疼。
幕后说原打算拍电影版,后来搁置。
平台转头去磕《破茧者》,还是都市职场,还是原班人马,换件马甲继续贩卖“逆袭幻觉”。
取景地日均五千游客,一半在沈家老宅门口摆拍,另一半在妍衣坊原型店排队买199元“同款”丝巾。
戏散了,流量还在收门票。
所以骂大团圆虚伪的人,隔天照样去打卡。
毕竟生活里的董事会、时装周、皇家美院,连一张入场券都不给普通人留。
剧至少给了三分钟高光,让人做做梦——梦醒后,房贷、裁员、爸妈体检报告还在桌上排队签字。
来源:顶级糯米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