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嗑CP嗑到房子塌了”——10月11号狗仔甩出那张同框图,我首页瞬间分裂成两拨:一拨尖叫“我嗑的真的成了”,一拨哀嚎“我刚充的年卡怎么办”。
“嗑CP嗑到房子塌了”——10月11号狗仔甩出那张同框图,我首页瞬间分裂成两拨:一拨尖叫“我嗑的真的成了”,一拨哀嚎“我刚充的年卡怎么办”。
李昀锐和孟子义,一个刚靠《九重紫》飞升,一个靠《桃花坞》洗白,转头就被拍到前后脚进同一单元门。
剧粉最慌的是:腾讯正在播的《宴遇永安》男主就是李昀锐,感情线还没甜起来,真人先塌房,谁还信屏幕里那一口一个“娘子”?
我连夜去看了数据。
绯闻爆那天,猫眼热度冲到24500,创了新高,可第二天就掉回21800,像坐滑梯。
更惨的是留存率,云合说掉了15%,等于每100个点进来的人,15个看了两集直接跑路。
广告商最现实,原定的3个植入品牌把合同摁回抽屉,加了一条“若因艺人私德导致舆情负面,甲方有权无责退出”。
一句话:钱可以晚点到账,但绝不能打水漂。
孟子义15号开直播,500万人蹲守,她一句“好朋友”轻飘飘,弹幕刷“姐姐别骗我”。
同一天,狗仔又扔出第二弹:两人前后隔了五分钟出小区,中间隔着保洁阿姨,像在玩老鹰捉小鸡。
CP粉狂欢,剧粉继续心梗。
腾讯紧急把首页推荐位从“高甜吻戏”换成“美食复刻”,试图把观众拉回剧情。
可点开评论区,最高赞是“他炒的菜是不是给孟子义送过”,彻底歪楼。
我扒了下后台,李昀锐微博一夜涨粉32万,其中68%的关注来源标注“热搜话题”,翻译过来就是纯吃瓜,连他演过啥都不知道。
这批人不会给剧贡献有效播放,只会贡献口水。
女主王影璐的后援会原本预定了18城大屏,听说绯闻后立刻喊停:怕被贴上“帮嫂子抬轿”的标签,白花花的钱打水漂。
于是《宴遇永安》成了第一个“云包场”成功却不敢吹的项目,粉头在群里叹气:“咱们自己热闹就行,别上广场。
”
剧本身其实不差。
穿越到唐朝开餐馆,轻喜剧节奏,豆瓣7.1,在古偶里算尖子生。
可市场不吃“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套。
同档期优酷的《锦绣芳华》趁机加钱买热搜,词条直接碰瓷:“看真糖不如看纯糖”,配图是自家男女主对视慢放,明晃晃踩《宴遇永安》。
平台内部朋友透露,腾讯已经把“绯闻关联权重”下调30%,以后推流先筛掉带真人名字的弹幕,等于给剧戴口罩:想活命,先割席。
最魔幻的是广告商的新条款:以后签合同,演员若出现“未经证实但广泛传播的恋爱传闻”,品牌方可暂停付款,直到舆情降温。
翻译一下:没实锤也能先冻结你,宁可错杀。
以后艺人进组前,估计得先写保证书“拍摄期间不恋爱、不夜跑、不点外卖”,荒诞又真实。
回到观众视角,我周围有人连夜弃剧,理由简单粗暴:“看见他就想起孟子义那张狗仔图,出戏。
”也有人逆反:“剧是剧,人是人,我花钱买的是腾讯会员,又不是他结婚证。
”两种声音掐成麻花,唯一确定的是:片方原定的“男女主合体扫楼”“七夕直播连麦”全部取消,省下的机票钱转头买了剧情向热搜,结果阅读量不到绯闻零头。
真印证了业内那句老话:黑红也是红,可黑红带不动广告。
我赌一包辣条,如果下周剧情真香到出圈,这波塌房反而变成免费预热;要是后面平淡如水,今天掉的那15%留存就是永久伤口。
艺人谈恋爱不稀奇,稀奇的是观众越来越把真人情绪带进戏里,一秒出戏,十秒弃剧,平台连给你“后面真香”的机会都没有。
古偶寒冬本来就冷,现在连最后一件棉袄——CP感——都被扒走,只剩光膀子硬抗。
说到底,观众可以容忍你演技差,容忍你滤镜厚,甚至容忍你剧情降智,但很难容忍“我嗑的糖掺了别人的真糖”。
李昀锐和孟子义就算真没事,狗仔那两段视频也足够让剧粉心里长刺。
刺不拔,热度永远回不去。
至于《宴遇永安》能不能翻身,看下一周口碑,不看声明。
毕竟,观众嘴上说“关注作品”,身体很诚实——只要出戏一秒,遥控器就握在别人手里。
来源:豁达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