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视剧,以1949—1951年为背景,讲述了国民党中将吴石将军,在台湾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期间,与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等人组成情报小组,向中共华东局传递情报,后遭叛徒出卖,最终被捕并英勇就义的故事。
文|高宝宝
从牵手老师那里得知,内地正在播放一部谍战剧,名字叫《沉默的荣耀》。
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视剧,以1949—1951年为背景,讲述了国民党中将吴石将军,在台湾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期间,与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等人组成情报小组,向中共华东局传递情报,后遭叛徒出卖,最终被捕并英勇就义的故事。
我今天的文章,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部电视剧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据吴石将军的长子吴韶成回忆,他的父亲平日里是一个非常沉默的人。
在他的记忆里,父亲话说得最多的一次,是他从学校拿回一张东北铁路图,让父亲给他讲解其中内容。那天,父亲滔滔不绝地从哈尔滨讲到中东铁路,又从东北形势讲到九一八。
最后,吴石语重心长地对吴韶成说:“我们整个东北都被日本人占领了,这是国耻,你一定要记得!”
1949年8月14日,吴石接到蒋介石急电,令他即日赴台。
当时,吴石手中正掌握着一批国民党重要军事机要档案。临走前,他向亲信参谋作了简要而严肃的面示:“我奉命明天即飞台北,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要尽到军人的天职,人在档案在。”
次日凌晨,吴石携夫人王碧奎和两个最小的儿女登上了飞往台湾的军机。
两天后福州解放,王强即将298箱保存完好的国民党军事绝密档案,交给了解放军。
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吴石夫妇被捕。
父母被捕后,16岁的吴学成和7岁的吴建成就被逐出家门,流落街头。
因为害怕受到连累,亲戚、朋友都断绝了跟他们的来往,姐弟两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19岁那年,为了帮弟弟凑学费,吴学成嫁给了一个比她大15岁的退伍老兵。婚后,她受尽了虐待。
1950年吴石就义后,他的妻子王碧奎仍然被关押了很久,后来才被吴石的老朋友解救出来。
吴石牺牲后,他在台湾的妻儿陷入困境。而他留在祖国大陆的两个孩子,也经受了无尽的苦难。
当初吴石携妻子和最小的两个儿女飞往台湾时,他的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都在外地上学。
1950年6月的一天,身在南京的吴韶成在图书馆翻阅报纸时,突然在《字林西报》上看到一条消息,标题是“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同被处决”,副题是:吴石临刑前从容吟诗。
对于吴韶成来讲,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把报纸上那个豆腐块大小的消息剪了下来,立刻动身前往上海。
在父亲昔日好友、中共地下工作者何康那里,吴韶成证实了父亲牺牲的消息。
何康告诉吴韶成,吴石的身份是国家秘密,其中牵扯的人太多。所以关于他父亲的一切,必须要守口如瓶,不能向别人提起,更不能公开纪念。
从那以后,对于家里的事情,吴韶成始终保持着沉默。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家庭出身问题,原本在河南冶金厅工作的吴韶成,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
由于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吴韶成40多岁时牙齿就全掉光了。许多年来,他身边的很多东西都丢失了,但当年报纸上那个豆腐块大小的消息,他一存就是60年。
因为那是他对父亲最后的记忆,那是他对父亲最后的纪念。
60年的岁月漫长而艰难,也正是那块豆腐块大小的旧报纸,支撑着吴韶成走过了无数黑暗和绝望。
1953年,吴石的长女吴兰成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因为父亲的身份问题,她被分配到内蒙古牙克石林场医院,做了一名医生。
那里的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度,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吴兰成,冬天耳朵经常被冻得流脓。夜里身上裹着两床被子,还是会被冻得瑟瑟发抖,但她却一句抱怨都没有。
她默默努力地工作着,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烧开水把器械煮着消毒。等同事陆陆续续来上班时,医院里早就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吴兰成与同为医生的丈夫,一共生育了两个孩子。
每当孩子们问“爷爷在哪儿”时,吴兰成就会翻出泛黄的照片,指着里边穿着军装的父亲,告诉孩子们:“爷爷去做很重要的事了,他很勇敢,你们也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
吴兰成从来不提自己来到这偏远之地的原因,也从来不诉说父亲的身份给她带来的委屈,她只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生活。
上级想调她回上海,说她的医术在大城市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却被吴兰成拒绝了,她说:“牙克石的工人我都熟,谁有老毛病、对什么药过敏,我都记在本子上,我走了他们看病不方便。”
为了这句话,她又在牙克石坚守了10年。直到1978年吴石案件平反,她才跟着丈夫去了南京。而此时,她已经在内蒙古牙克石的寒风里,默默坚守了25 年。
离开那天,林场的工人们都红着眼睛,依依不舍地赶来送行。
《沉默的荣耀》播出后,有历史研究者找到吴兰成,希望她讲讲父亲的故事。
一开始吴兰成不愿多说,她告诉记者:“父亲的事都在历史里,多宣传他和其他烈士就好。”
直到研究者拿出解密档案,给吴兰成看吴石1949年赴台前写的信:“若有不测,勿念,为国尽忠是本分。”
她拿着信看了很久,眼泪才慢慢掉下来:“这么多年,我就知道父亲不是他们说的那样,现在终于有人知道了……”
吴兰成有一支钢笔,笔杆上刻着“勤学”二字,那是1948年她上大学时,父亲送给她的。这么多年以来,这支笔的笔杆已经被磨得发亮。
吴兰成说:“父亲希望我好好读书,做有用的人。我这辈子当医生救了不少人,应该没让他失望。”
直到1984年,59岁的吴韶成几经辗转,才与台湾的小妹吴学成取得了联系。从小妹那里得知,84岁的母亲已于1980年移居美国。
随后,两人分别从台湾和大陆启程,前往美国与分别已经34年的母亲和弟弟团聚。
1994年,吴韶成终于踏上了那片父亲洒下鲜血的土地。他把父亲的骨灰,从台湾抱回了家。
而那一年,距离父亲英勇就义,已经过去了整整44年。
历史记住了吴石将军,也记住了他的儿女。他们用半生的坚守,把父亲的精神和信仰,融进了每一寸光阴里。
为什么我们可以相安无事地站在这里?因为有太多的他们躺在冰冷的那里。
丹心可鉴,吴石将军千古。
作者简介:
15岁写小说,
38岁考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有20年的中文教育经验。
她一手把女儿培养成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
世界排名第一的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
毕业仅一年,小姑娘的年薪已达50万。
宝宝姐的亲子教育文章,温暖而有力量,
助你在育儿的路上豁然开朗,少走弯路。
(ID:gaobaobao-522)。
来源:遇见宝宝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