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海传》在初心榜拿了四个奖,这事儿不光是剧火,是肖战和背后的春羽影视把行业的脉摸准了。
《藏海传》在初心榜拿了四个奖,这事儿不光是剧火,是肖战和背后的春羽影视把行业的脉摸准了。
先说剧拿“年度杰出剧集”。
初心榜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办的,业内人认这个奖。
春羽影视之前就有爆款,这次《藏海传》再拿这个奖,不是偶然。
他们想让同行知道,自己不光能偶尔出个热剧,还能持续做“高品质”的剧。
现在影视行业不缺剧,但缺能让观众记住、能反复讨论的剧,春羽靠这个奖,等于给自己贴了“靠谱”的标签,以后找投资、谈合作,别人更愿意信他们。
再看春羽影视拿“年度品质机构”。
这个奖是给公司的,意思是“整个行业觉得你家做剧的路子对”。
春羽之前有爆款,现在又有《藏海传》这种播放量50亿、豆瓣8.5分的剧,等于告诉所有人:我们不是瞎碰运气,是有方法的。
他们想从“做剧的公司”变成“定标准的公司”,以后新人想入行、好编剧想卖剧本,可能先想到春羽,因为这家公司能把好内容变成好作品,还能赚钱、拿奖。
导演曹译文拿“年度杰出青年导演”,这步棋走得巧。
他之前“参与多部高口碑影视作品”,但这次是“领衔执导”后拿奖,等于从“帮别人干活的”变成“能自己挑大梁的”。
年轻导演想往上走,必须有代表作和行业认可,这个奖就是他的“敲门砖”。
以后他再去谈项目,投资方看到“初心榜杰出青年导演”,会觉得风险小,给的权力也可能更大。
春羽捧他,也是在培养自己人——自己公司的导演用着顺手,成本低,还不会拍完就被别家挖走,等于建了个“稳定输出”的团队。
制片人张本拿奖,更实在。
制片人管钱、管进度、管团队,项目能不能成,制片人是关键。
春羽推他拿“年度杰出青年创作型制片人”,是想告诉行业:我们不光有好导演、好演员,还有能把一堆人捏合到一起、把钱花在刀刃上的人。
以后有人想合作,看到制片人靠谱,就敢把大项目交过来,毕竟影视行业最怕钱花了、戏拍砸了。
数据也得说。
50亿播放量,说明看的人多;豆瓣8.5分,说明看得人里,觉得好的人也多。
这两个数放一起,是春羽和肖战最想让人看到的:我们的剧不光能赚流量,还能赚口碑。
现在观众越来越挑,光靠粉丝刷数据没用,得真有人愿意看、愿意夸。
春羽要做“精品剧”,就得用这种数据证明自己没吹牛;肖战作为主演,之前可能有人说他“只会靠粉丝”,现在50亿播放量里肯定有路人,8.5分也不是粉丝能刷出来的,这等于给他正名——他能扛得起一部“大家都认”的剧。
后面的动态更有意思。
曹译文新剧《长风破浪》还是春羽操盘,等于春羽把这个导演“绑定”了,以后他拍的剧,春羽可能优先拿到版权或合作权,等于把优质内容攥在手里。
肖战去拍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2025年上映,这是他想从电视剧往电影圈走。
电视剧受众广,但电影咖在行业里地位更高,赚钱也更多。
他现在靠《藏海传》证明了自己能扛剧,下一步就是靠电影证明自己能扛票房,这样才能从“流量演员”变成“全能演员”,路才走得长。
说到底,这四个奖是春羽和肖战团队给行业递的“名片”:我们有能力做高品质内容,有团队把内容落地,还有演员能让内容被更多人看到。
他们想要的,是在影视行业里从“参与者”变成“规则制定者”——以后大家做剧,可能会想“春羽是怎么做的?肖战为什么能让剧火?”
这些奖拿得漂亮,但下次还能靠“精良制作”和“演员口碑”赢吗?
来源:自若星球fj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