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身边人频触纪律“红线”,吴石预感要出大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1 17:07 1

摘要:当朱枫违反指令擅自留在台湾,聂曦违反指令参与营救行动,陈宝仓不打招呼造访吴宅,身边的人一个个都以各自合情却不合理的理由在隐蔽战线纪律“红线”边游弋,吴石同意全家人拍张全家福,似有留下最后纪念之意:吴石已经预感到这个情报小组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

当朱枫违反指令擅自留在台湾,聂曦违反指令参与营救行动,陈宝仓不打招呼造访吴宅,身边的人一个个都以各自合情却不合理的理由在隐蔽战线纪律“红线”边游弋,吴石同意全家人拍张全家福,似有留下最后纪念之意:吴石已经预感到这个情报小组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

《沉默的荣耀》里的吴石将军

黑暗中的每一步抉择,都关乎生死与信仰。

央视热播大剧《沉默的荣耀》聚焦新中国成立之初解放台湾的关键时期,通过吴石将军情报小组的悲壮故事,展现了解放初期台湾隐蔽战线的残酷斗争。

该剧艺术地再现了1950年代台湾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揭示了吴石案带给后世不可遗忘的血的教训。

组织监管的失效,是悲剧的开端。剧中还原了蔡孝乾作为台湾省工委书记早已蜕变为贪财好色下流之徒却未被及时发现的历史事实。

华东局对在台地下党组织疏于日常监督,当蔡孝乾第一次被捕逃脱后,竟因一块牛排再度被捕并迅速叛变,他的叛变直接导致包括吴石在内的数百名地下党员暴露,一千八百多人受到牵连。

台湾情报网络违背周恩来定下的“隐蔽精干”的原则,讲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与此同时,对台湾青年的工作存在的教条主义,认为台湾青年和大陆青年一样,忽视了台湾青年受日本殖民时期“皇民化教育”的影响,导致大量投机分子进入本该在选人用人方面慎之又慎的情报组织。

纪律松懈如同蚁穴,能溃千里之堤。剧中,吴石的交通员朱枫和情报员聂曦虽然最终都以牺牲体现了自己的忠诚,但他们多次违反情报工作纪律,一步步将情报小组暴露在保密局面前。

朱枫违反吴石要求她经舟山返回大陆的指令擅自留在台湾,而且多次擅自到吴石家;聂曦则违反吴石关于不得参与营救行动的指令,亲自参与了营救林义良的行动。

合情却不合理的行为,最终带来了致命的后果。朱枫擅自留下的理由是看到交通员在从香港赴台湾的码头为了保护吴石而跳海自尽,心灵受到震撼;聂曦违纪参与营救行动,是因为亲眼看到了某个交通员的牺牲,这次他要亲自看到营救过程的最终结果才放心。

虽然这些理由在情感上可以理解,但在残酷的情报斗争中,任何违纪行为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沉默的荣耀》里,朱枫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沉默的荣耀》中,聂曦参与营救林义良的行动成为了潜在暴露点。蔡孝乾在行动中看到了聂曦的面容,进而推测出吴石的身份。

这种横向的非必要接触,违背了隐蔽战线“尽量不直接接触”的原则,为后续的暴露埋下了伏笔。

剧中,吴石情报小组在现实情报战中不知不觉偏离了潘汉年的郑重提醒——尽量不要联系,要做好长期潜伏的准备。尽管小组成员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勇气,但在细节上的疏忽和纪律松懈,最终在叛徒出现后导致了毁灭性的后果。

历史的教训值得永远铭记。吴石将军在狱中遭受种种酷刑,一只眼睛因遭毒打永远失去光明,却始终坚贞不屈。

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四人被押赴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他们以对忠诚的舍命坚守,完成了隐蔽战线殉道者的一次精神升华。

《沉默的荣耀》通过艺术手法让我们看到,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信仰与生命同样受到严峻考验。吴石案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严密的组织建设、严格的纪律执行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隐蔽战线工作而言,是比生命更为重要的基石。

《沉默的荣耀》里的聂曦

来源:军机头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