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续霸榜八个月的何聪睿,这次连名字都没挤进前二十,短剧男主的饭碗说碎就碎。”
“连续霸榜八个月的何聪睿,这次连名字都没挤进前二十,短剧男主的饭碗说碎就碎。”
榜单出来那天,后台粉丝群先炸。
有人甩出一张截图:去年同一周,何聪睿的超话签到还是12万,现在掉到3万出头。
数据不会说谎,观众转身比翻书快。
另一边,2002年出生的陈添祥,微博粉丝不过80万,却直接把“短剧古装天选男主”六个字钉在热搜上。
差距就在一部《春深锁玉郎》——小成本、24小时拍完一条、上线48小时破亿。
平台内部流出来的一张热度曲线图显示,剧播第三天,男性用户占比从18%飙到42%,很多人第一次为“男主颜值”点开古装短剧。
业内把这叫“破圈横跳”,翻译成人话:原来不看短剧的人,被他拉进来了。
陈添祥不是科班,中专学的是空乘,面试航司被刷,转身去横店漂。
去年冬天还在给男二当背替,一场雪跪戏,膝盖冻得发紫,导演看不下去,顺手把男二落水特写给他,结果剪进预告,弹幕一水儿“这谁”。
三个月后,《春深锁玉郎》选角,副导刷到那条cut,直接喊他来试。
原定金主属意另一位秀人,可陈添祥试妆一出来,自带“古人滤镜”——眉骨高、鼻梁细、嘴角天然往下,像从古画里抠出来的。
金主当场改口:就他。
同组老演员私下说,这小孩拍哭戏不用眼药水,镜头一给,眼泪啪嗒掉,像断了线的玉珠子。
观众就吃这套“真”,平台算法也吃,完播率92%,直接刷新站内纪录。
再说王培延,00后,第四名。
短剧《喵妃在上》里他演一只被诅咒成猫的摄政王,全程人形戏份不到30%,靠眼神和配音硬把角色立住。
花絮里,他对着空气练“猫式蔑视”,一天撕了五副隐形眼镜。
网友剪了个“猫系男友”合集,单条播放破两千万,品牌方连夜把猫砂广告塞进剧里,ROI拉到1比8。
小成本剧第一次接到植入,导演发朋友圈:猫砂都比男主贵,结果猫砂卖断了货。
平台趁热官宣第二季,王培延片酬翻三倍,仍低于长剧男配,但他自己说:“短剧节奏快,三个月就能被看见,长剧等不起。”一句话戳中无数漂在横店的年轻演员——短剧是捷径,也是修罗场。
有人升,就有人落。
何聪睿上一部播出还是今年五月,现代霸总套路,三集一吻五集一哭,观众早就味觉疲劳。
更惨的是,同期同类型有部“姐弟恋”黑马,男主比他小六岁,直接把他赛道挤爆。
6月到9月,他接不到一部男主本,团队让他去直播带货,首秀卖墨镜,在线人数4万,成交900单,品牌当场黑脸。
粉丝挽尊“剧本问题”,可业内清楚:短剧迭代周期45天,空窗三个月等于消失一年。
平台选角会,制片把话挑明:“我们要新脸,最好观众叫不出名,但一看见就觉得是角色。”翻译过来:流量反成负累。
老将也在找活路。
刘萧旭让出榜首,却一点不慌。
《盛夏芬德拉》播完,他连开七场线下见面会,票价380元,黄牛炒到1200,现场80%是30+姐姐粉。
她们不吃人设,吃“稳定输出”,用她们的话说:“看刘萧旭就像喝温水,不刺激,但解渴。”他把这波热度导去长剧,《夜色温柔》刚开机,平台就给S+评级——短剧反哺长剧,他成了样本。
柯淳更直接,录《王牌对王牌9》时,每场都在cue自己短剧角色,综艺播完,旧剧回涨3000万播放,被写进营销教科书:别让角色死在收官那天。
榜单第十名的李梦然,争议最大。
平头、单眼皮、188cm,演特种兵出身的小保安,被粉丝喊“体制内天菜”。
可数据组扒出来,他的剧均点赞不到200万,远低于前九,怀疑“被做票”。
后台工作人员甩锅给“细分受众”:女观众爱看,但不爱点赞,算法权重低。
一句话揭开短剧新规则:沉默的多数决定座次,喊得响没用。
张翅排第九,反而稳。
剧里他演被灭门的疯批公子,一场“雨夜笑哭”被剪成180帧动图,B站播放破千万,弹幕齐刷“破碎感封神”。
业内人士说,他片酬没涨多少,但邀约全是“疯批”类型,标签焊死,下一步想突围得靠反差。
看完整张榜,会发现一个隐形门槛:24岁以下男主占六席,30岁以上只剩刘萧旭和柯淳。
短剧观众平均年纪21岁,他们只想看“同龄人谈恋爱”,超过28岁就被叫“叔”。
残酷,但真实。
平台数据部透露,同样古装题材,25岁男主的点击完成率比30岁高出18%。
18%就是生死线,投资人不敢赌,演员只能拼命装嫩。
于是横店出现奇观:晚上收工,一群男演员围着化妆师问:“今天黑眼圈重吗?法令纹遮得住吗?”比女演员还卷。
卷不动的,就被踢出局。
何聪睿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短剧圈现在信奉“45天造星、90天换血”,没人记得住第二名,除非你能马上递上下一部。
观众的记忆比金鱼短,算法比观众更短。
想留下来,要么像陈添祥一样天降锦鲤,要么像王培延一样把猫演成人,要么像刘萧旭一样把粉丝熬成亲人。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榜单每个月都会再洗牌,下一次,名字可能全换,但规则不变:被看见,才算活着。
来源:梦幻星空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