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 6 部被官媒批评的烂剧,要是你一部都没碰,那真是成功避雷了……
虽然国产剧“神作”众多,但还是不可避免存在 “雷区”。
看着热度挺高的,结果点开全是槽点,让人不忍直视。
更意外的是,有些剧离谱到就连官媒也忍不住点名。
这 6 部被官媒批评的烂剧,要是你一部都没碰,那真是成功避雷了……
一、《雷霆战将》
“真的没人管管麻,抗战剧能拍成这样简直离谱!”
打着《亮剑》青春版的旗号,结果剧里全是 “骚操作”。
八路军战士一个个顶着油光锃亮的大背头,发胶抹得比演员脸还厚。
炮火连天的战场边,军官住着欧式别墅,悠闲地喝咖啡抽雪茄。
这哪是艰苦抗战,更像是一场豪门度假秀!
人民日报直接怒批:尊重历史是底线。
这话真的太对了,先烈们浴血奋战的历史,凭什么成了偶像剧的背景板!
最后剧集火速下架,真是大快人心。
二、《东八区的先生们》
张翰自称 “十年磨一剑” 的作品,看完只想问:这十年磨的是钝刀子吗?
四个中年男人穿着紧身西装装帅,言行举止全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更让人不适的是,剧中居然有故意触碰女演员敏感部位的镜头。
低俗得让人想砸屏幕。
人民网直接质问:“诚意之作” 的诚意在哪?
我也想问,拿着低俗当卖点,拿着油腻当帅气,这样的剧下架一点都不冤。
三、《我叫刘金凤》
古装剧拍不好剧情就算了,连文化常识都能搞错就真的有点刷新下限了。
女主角穿的衣服跟日本和服几乎一模一样。
男配角戴的帽子更是日本古代官员的专属样式。
明明是国产剧,却满屏都是东洋元素。
人民日报特意强调:别随意模仿外国样式,要尊重文化自信。
这话戳中要害了!
连自己的文化符号都搞不清楚,还谈什么创作?
最后被投诉整改,纯属自找。
四、《谈判官》
打着 “谈判官” 的职场旗号,实际全是霸总恋爱老套路。
杨幂和黄子韬主演,流量是有了,剧情却崩得一塌糊涂。
黄子韬演的富二代,说话带着青岛口音。
行事全凭任性,跟真实的谈判行业半点不沾边。
剧里全是豪车名表,仿佛只要长得帅,就能轻松当人生赢家。
人民日报批评得精准:披着现实题材外衣,本质还是偶像剧。
这种剧只会误导年轻人,以为成功靠运气,不是靠努力。
五、《风起洛阳》
本来是部有潜力的古装剧,服化道和剧情框架都不错,偏偏栽在选角上。
为了流量请了没演技的明星当主角。
结果黄轩这样的老戏骨一出场,演技差距瞬间拉满。
主角全程面无表情,台词说得像读课文,反倒让配角抢了所有风头。
人民网直言:主演演技差异影响整体水平。
这话太实在了,制作方总想着靠流量赚快钱,却忘了演技才是剧的根本。
好好的一盘棋,被流量毁了。
六、《鹿鼎记》
翻拍经典本就吃力不讨好,张一山偏要挑战。
结果把韦小宝演成了 “猴子”,挤眉弄眼,肢体动作夸张到变形。
好好的机灵鬼,被演成了上蹿下跳的泼猴。
观众气得跑去给之前被骂 “油腻” 的黄晓明版道歉。
这反差简直绝了。
官媒都忍不住点评:表演风格太夸张。
经典不是用来糟改的,没那个实力就别碰经典,既毁了作品,又砸了自己的招牌。
这 6 部剧被官媒点名,说到底都是丢了创作的初心。
要么不尊重历史,要么忽视文化,要么只追流量不管质量。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烂剧终究躲不过批评。
希望制作方早点醒悟,别再拿这些糟粕糊弄人了!
来源:航空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