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档案·抗战风云录》:硝烟中的每一滴血泪,都不该被遗忘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0 13:42 3

摘要:打破传统军事内容的叙事框架,《X档案·抗战风云录》从多元化的角度展开讲述,既有对正面战场壮烈与铁血的描摹,也有对隐蔽战线惊心动魄的呈现,更有对普通军民生存实况和抗争智慧的书写。


打破传统军事内容的叙事框架,《X档案·抗战风云录》从多元化的角度展开讲述,既有对正面战场壮烈与铁血的描摹,也有对隐蔽战线惊心动魄的呈现,更有对普通军民生存实况和抗争智慧的书写。


在上一篇文章所展现的《X档案·抗战风云录》前七集的内容中,观众看到了抗战时期隐藏在相机背后的日军恶行,看到了一封封密电对时局战况的重要意义,揭开了战火硝烟中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但抗战岁月里让人或愤怒、或动容、或遗憾的事迹,还远不止这些......今天便为大家介绍这部优秀纪录片的后七期内容。



第八集 逃出集中营


一场10分钟的行动,竟然得以拯救1500人?《X档案·抗战风云录》第八集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艰难时刻团结互助的强大力量。1942年春,山东潍县(今潍坊)东关的乐道院被日军改造成了阴森的“敌国人民生活所”,留华援助的比利时神父汉奎特,与千余名美、英侨民一同被押至此。广文中学教室成了囚室,六个角架起机枪岗楼,围墙上通着高压电网,每日点名需用日语报数。集中营内粮食配给每日仅1200大卡,成年人平均体重降至45公斤,孩子们指甲凹陷、牙齿无光,绝望笼罩着这片200亩的土地。


潍县集中营


1944年春,日军或报复侨民的消息引发恐慌,自治委员会决定派人出逃求援。最初选定精通汉语的32岁英国前海军上尉狄兰和31岁的汉奎特,但教会的威胁导致计划陷入僵局。此时,24岁的美国人恒安石站了出来,这位1940年辍学来华的青年,自入狱便坚持锻炼,曾试图挖地道越狱。恒安石与狄兰发现集中营每日傍晚交接班时,电网会停电10分钟清除异物。于是他们选定西墙凹进处瞭望塔,避开探照灯,并由2米多高的侨民托马斯当“人梯”解决翻越5米高墙的困难。运粪工张兴泰每日出入集中营,他将求救信藏在粪车撑杆下,送给曾在乐道院任教的黄乐德,联系抗日部队“山东挺进军四纵队”。


恒安石


1944年6月9日晚10点,恒安石踩在韦德肩头,攀住墙头后被奋力托起,匍匐穿过电网,狄兰紧随其后。两人翻滚过庄稼地、趟过河,与四纵队会合。这场10分钟的行动,成了1500名侨民的希望。逃出后,狄兰与恒安石加入四纵队,致信英美使馆求援。1945年8月15日,天皇投降广播传来,美军“鸭子行动”小组驾驶B-24轰炸机盘旋,七名伞兵降落,日军看守最终交出钥匙。如今,潍坊二中校园内的乐道院老建筑仍静静矗立,见证着恒安石、狄兰、托马斯、张兴泰的勇气和义举,以及1500名侨民在绝望中对自由的坚守。


第九集 王厂血战


1943年9月,鲁西南的秋野上突然笼罩起死亡阴影——日军调集1.1万重兵及2万伪军,以9辆坦克、3架飞机和271辆汽车织就“铁壁合围”,直扑曹县王厂村。这座黄河故道旁的村落,正驻守着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朱程与他的抗日队伍。这位黄埔6期毕业的浙江硬汉,早在1936年便以一场“狮山伏击战”震撼晋东南:白晋公路夏店路段,他率部设伏,待日军运输车队进入包围圈,机枪与手榴弹齐发,不仅击毁11辆满载军火的汽车,更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步枪80余支。此后数年,朱程辗转晋冀鲁豫,1940至1943年间历经大小百余次战斗,成了日军眼中挥之不去的“心腹大患”。


朱程


1943年6月,国民党李仙洲部进攻鲁南根据地,朱程随杨得志司令员反击,大获全胜后奉命留守王厂村整训新兵。9月28日清晨,上万敌军袭来,朱程果断下令主力突围,自己率100余名将士断后。日军抢占王厂村制高点,用户机枪封锁村口,朱程率部退守郑庄,地主家院子2米厚的土墙成了他们最后的堡垒。4挺机枪分守四角,新兵用刺刀、石头阻击,日军少尉冈部带突击队冲锋,手榴弹被战士们反掷回敌群。毒气弹袭来,他们用尿打湿毛巾捂口鼻,在呛人烟雾中死守缺口。


从清晨到日暮,他们打退了日军的10余次进攻,院内仅剩30余名伤员。当土墙被炮弹炸开缺口,朱程甩掉上衣,挥大刀带头肉搏,袁复荣专员、魏明伦政委与战士们并肩冲杀,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第十集 苍山“银厂惨案”


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第683团趁日军扫荡之际进攻边联县,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率部浴血反击,一举收复失地,却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这位1926年入党、经周恩来派遣入黄埔军校的硬汉,曾两次被捕坐牢7年,狱中与薄一波、刘澜涛等成立秘密党支部坚持斗争。


1941年10月,为保存实力应对日寇扫荡,赵镈率鲁南区党委机关进驻四面群山环抱、易守难攻的银厂村休整,成为鲁南党政军机关休养生息与开展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据点,殊不知国民党密探已通过“骑马的干部”和“屋顶天线”判断出银厂村有八路军。10月27日凌晨,1000余名顽军如狼似虎包围银厂村,赵镈带领机关人员突围时,猛然想起装有机密文件和党员名单的皮包,在敌人机枪已堵在门口的危急时刻,赵镈当即将机密文件连撕带吃,又点火焚烧残余纸张以绝后患,随后翻墙头突围,终因敌人重围不幸被捕。


赵镈


第十一集 小村惨案(上)


一场屠杀,使得近百名普通平民失去生命,《X档案·抗战风云录》第十一、十二集所讲述的惨案,至今回看仍然令人痛心。1943年农历九月初九黎明,日军司令官喜多诚一率领军队悄无声息地包围了位于山东曹县的刘岗村。村民们被日军用刺刀逼进水中,被迫蹲在泥泞的水坑,只留头部露出水面。日军不断审讯、殴打、灌入污水,却无一人说出八路军物资的下落。就在绝望弥漫之时,八路军后勤股长秦兴体毅然站出,高声喊道:“我就是八路军!放过老百姓!”日军于是将他缚于树桩,割肉剥皮、极尽酷刑,而他直至最后一刻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九天九夜之后,日军终于离去,留下73具冰冷的身躯。同样的悲剧还曾发生在1938年的滕县北沙河——83名村民遭日军屠杀,仅6岁孩童王延标一人生还。


秦兴体


如今,曾堆满尸体的“水牢”已被泥土填平,关押的小屋也被重重围起,无人愿意靠近。但村民们仍一代代修缮维护,执意留下这片伤痕的痕迹。他们并非要延续痛苦,而是不愿让历史湮灭于时间。记住,不是为延续仇恨,而是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并让勇气与良善,永远照亮前行的路。


第十二集 小村惨案(下)


1938年春,鲁南大地的战火点燃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滕县与北沙河作为台儿庄的北部门户,是日军南下的必经之地,滕县若失,台儿庄将无险可守,整个第五战区防线岌岌可危。此时,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王铭章部驻守滕县,北沙河则由张宣武团构筑前沿阵地,这个仅有百户人家的村落,成了抵御日军的第一道血肉屏障。


3月13日,张宣武率部抵达北沙河后,两天内连续击退日军进攻。然而胜利的喜悦尚未消散,1938年3月14日滕县保卫战正式打响,日军主力猛攻界河阵地未果,竟于3月15日下午绕开防线,直扑滕县县城。此时滕县内仅3000余兵力,王铭章急电张宣武回防。张宣武深知撤离意味着北沙河将暴露在日军铁蹄下,但军令如山,他含泪炸毁铁路大桥以延缓日军,率部星夜驰援滕县。


张宣武


几乎在张宣武撤离的同时,日军一个连的先头部队闯入空无一人的北沙河,反日标语与被炸的桥梁彻底激怒了他们。84名未来得及转移的村民藏进地窖与庵子,日军用柴火熏、辣椒面呛,将村民逼出后集体枪杀。这场屠杀中,83名村民血染村庄,6岁的王延标被扔进尸积如山的水坑,因摔在奶奶尸体上装死才侥幸存活。


滕县虽于3月18日失守,却为台儿庄大捷争取了宝贵时间。北沙河的断壁残垣与滕县的忠魂,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用血肉填壕沟”的壮烈一页。


第十三集 关东军秘密档案

不止正面战场上的枪林弹雨,隐蔽战线中的秘密情报同样左右着战局的胜负。1934年,从苏联受训归来的姬守先在共产国际情报负责人鲍威尔指挥下,于大连秘密组建国际情报组,以码头工人邹立升、共产党员秋世显等为骨干,在日军后方掀起抗日风暴。他们以亲戚、工友为纽带,严守单线联系,用在莫斯科习得的化学技术制作伪装成肥皂的定时发火装置,于1935年点燃对日斗争第一把火。


秋世显


1938年4月,满洲石油株式会社仓库那场燃烧16小时的大火,烧毁6万桶战略汽油,损失达700万日元,成为情报组标志性行动。日军报纸惊呼“黑烟弥漫,凶恶光景”,却始终无法破解其放火奥秘。此后五年间,他们如神兵天降,在码头、军用仓库实施57次爆破,用智慧与勇气让日军焦头烂额,仅大连地区便造成3千万日元损失,相当于7.5万关东军一年军费。然而1940年,因成员酒后失言,组织遭日军疯狂搜捕,邹立升、秋世显等骨干相继被捕。酷刑之下,秋世显等3人惨死狱中,邹立升用盐锈蚀铁栏越狱却再度被捕,双腿被打断后惨遭绞杀,姬守先也英勇赴死。


1945年大连解放,幸存的包玉侠等11人重见天日。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用生命守护家国的勇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的故事如不灭的火种,照亮着中华民族抗争的历史长空。


第十四集 乱世中诞生的北海币


在《X档案·抗战风云录》第十四集中,抗战故事从军事战场转移到了经济战场。1938年的山东,日伪铁蹄下的金融市场已成吞噬民生的泥潭,伪联银券如废纸般滥发,法币、民生票与商号杂票在集市上混战,通货膨胀如瘟疫蔓延。危难之际,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郑耀南、高锦纯的领导下,决心发行自己的货币——北海币。青岛中鲁银行总经理张玉田临危受命,冒险从天津采买票纸、青岛刻制票版,将铜板焊在船底拖回掖县。1938年8月,印有鼓楼、火神阁图案的北海币终在乱世中诞生。

北海币


然而好景不长,1939年掖县失守,银行工作人员连夜拆卸印钞机,顶着日军飞机轰炸,用黑纸罩灯笼照亮溪水,人力背负机器转移,来不及带走的设备便深埋山洞,百姓藏机护钞,北海币的印版始终滚烫。日伪不甘失败,强制推行伪联银券,甚至在集市围堵撕毁北海币,根据地军民则以“十里小集半日散”的智慧周旋,让北海币化身“屋里钞”秘密流入敌占区。从胶东到鲁南,北海币在炮火中筑牢信誉。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正式合并,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人民币,孕育出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乱世的北海币,不仅为抗战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经济防线,更用“币值稳定”的承诺织就出一条连接共产党与群众的血脉纽带。


从冒死藏匿的未显影相纸,到以性命守护住的机密文件;从北海币在炮火中“印版滚烫”的辗转守护,到各路情报人员拼尽全力传递的战略密码......当抗战胜利的号角穿越80载光阴再次回响之时,《X档案·抗战风云录》的热播也将历史的碎片再度揭开,唤醒这些尘封在档案中的微光,让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血脉与精神,得以永远地铭记与传承下去。即刻去优酷搜索片名观看吧!


— THE END —


作者 | 王雪宁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来源:影视产业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