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李柯以短剧挑战#18.7亿次播放,顺手点进《千金逆袭系统》,72小时破8亿,弹幕把屏幕糊得看不见脸。
45亿播放,300万一部,她拍短剧拍成资本本人,我却笑不出来。
昨晚刷到#李柯以短剧挑战#18.7亿次播放,顺手点进《千金逆袭系统》,72小时破8亿,弹幕把屏幕糊得看不见脸。
我愣是把三集看完,脑子里只剩一句:原来我妈天天追的“爽点”,被这姑娘算成了精算题。
她成立“柯以文化”,首轮融资3.8亿,腾讯视频直接递上“短剧宇宙”钥匙。
别人还在抢番位,她已经开始给IP生娃。
听起来像开挂,其实套路简单得吓人:把30-45岁姐姐们白天不敢说的憋屈,晚上塞回手机屏幕里,十分钟让女主一次抽肿渣男的脸。
精准、速效、不上头,你刚想骂狗血,手已经自动滑下一集。
我蹲她评论区,看到一条高赞:“她演的是我离婚那天没敢扇出去的巴掌。
”瞬间懂了,数据不是刷的,是姐妹们一票一票投的匿名情绪。
她拍《18岁太奶奶》,把“老”包装成“飒”;拍《夫人专治不服》,让“原配”两个字不再像贬义;新戏《电竞女王重生记》,干脆让女职业选手把键盘砸在男教练脸上——爽文外壳下全是现实里不敢做的反抗。
片酬涨到300万,行业跟着涨35%,北电把她当教材。
有人说她把短剧做成快消,我反而觉得她把“快消”做出了人味。
以前我们骂婆婆妈妈土味,现在她们在李柯以的戏里找到呼吸口,花五分钟就能续命。
谁还管土不土,先活过今晚再说。
可我心里还是咯噔:当爽点被算得越来越准,现实里的憋屈会不会就更懒得改?
她替我们抽完巴掌,我们回到厨房,碗还是那只碗。
数据越漂亮,我越警惕——别让屏幕替我们活,别让十分钟爽完,一辈子还是原样。
短剧可以逆袭,观众得先走出系统。
来源:简单海燕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