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笑,刚解密的台湾“白色恐怖”档案里,真就躺着一份1950年3月的“陈青山”人事令——名字听着像码头搬运工,实际是谷正文塞进国防部的活监控,工位紧挨着吴石的印章。
“吴石不是被枪毙的,是被‘文件’一点点勒死的。
”
刷完《深潜》最新集,弹幕里有人甩出这句,瞬间被顶到热一。
别急着笑,刚解密的台湾“白色恐怖”档案里,真就躺着一份1950年3月的“陈青山”人事令——名字听着像码头搬运工,实际是谷正文塞进国防部的活监控,工位紧挨着吴石的印章。
每天上班只做两件事:给吴石递文件,把吴石翻过的文件再递出去。
一张废纸都不放过,连吴石哪天多查了两次天气,都被记进“异常行为月报”。
这哪是特务,分明是台人肉复印机,还是带心跳的那种。
更离谱的是,这份月报最后流到了周至柔手里。
空军总司令不看飞机,改行做“大数据”——1949年人工统计版。
把吴石查天气、买船票、问潮水的记录,全钉在墙上,用红绳牵成网,结论一句话:此人想跑。
跑不跑得掉另说,先把网收紧。
于是就有了剧里那句轻飘飘的台词:“吴将军,最近风大,别着凉。
”翻译过来:我们已经替你“风控”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
蒋介石的日记刚被胡佛研究所抖出来,1949年12月的一页写着:“吴石可用,须严查,案归经国。
”毛笔字龙飞凤舞,杀气却盖不住。
短短十二字,把“用”和“杀”同时摁在一个人头上。
更鸡贼的是,老蒋让蒋经国另开一条汇报通道,绕开毛人凤。
表面给足面子,实则把毛人凤当夜壶:用的时候拎过来,用完一脚踹床底。
剧里蒋经国出场自带BGM,敢情不是编剧加戏,是历史本身比编剧还会演。
说到毛人凤,新解密的“国防部”会议记录里,他亲口提议“以吴为饵,钓其党羽”,说完还补一句“保密局权限宜扩大”。
翻译成人话:吴石必须死,但得死得有价值,最好顺带让我升官。
算盘珠子崩观众一脸。
更阴的是,谷正文复职前,毛人凤已经偷偷把吴石1948年福州布防的旧账翻出来,打算“新账旧账一起埋”。
剧里谷正文像条疯狗,见谁咬谁,其实狗链那头牵的是毛人凤,再往上,是蒋介石的毛笔尖。
最扎心的料来自林义良孙子。
老爷子被枪决前,收到过一封“中共特赦令”,红头文件,公章齐全,结果落款日期比林义良牺牲还晚三天。
明显是谷正文找人连夜刻萝卜章,就为了诱供。
剧里翁连让假扮特使,嘴上说“党国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手里晃的文件就是这份假货。
艺术照进现实,现实比艺术多走一步——真正的特赦令压根没出过北京,却隔着海峡杀了一条人命。
所以再看吴石案,哪有什么惊天阴谋,全是“体制内卷”:
谷正文卷KPI——多抓一个,多升一级;
毛人凤卷预算——案子越大,经费越肥;
周至柔卷技术——谁先上“大数据”,谁就是未来;
蒋介石卷历史——“合法”杀人,青史留“正”名。
一张办公桌,四股绳子,把吴石捆成粽子。
行刑队枪响之前,人其实已经窒息。
剧里拍不到的那部分,档案替你补全:
1950年6月10日,吴石被押往马场町,沿途经过自己修过的公路、补过的桥梁。
枪响前一分钟,他还问宪兵:“文件都签完了吧?
别让我欠政府。
”到死都在走流程,真是把“体制内”刻进骨头缝。
看完只想说:别老盯着枪,枪只是收个尾。
真正的杀招,是每天那张薄薄的“传阅单”,你签一次名,脖子上的绳就多打一个结。
吴石案给后人留的最大彩蛋,不是谍战套路,而是职场警示——
当流程开始吃人,签字比子弹疼。
来源:认真安斯蒂斯5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