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宫里春光明媚。甄嬛倚在榻上,光影斑斓地落在她鬓边。她表情淡淡,语气里却透着逼人的凌厉。她问陵容:自己甘露寺修行那会儿,皇后跟瓜尔佳氏,究竟做没做一个“万全之策”?她问得直白,不绕弯子,似乎半点耐心都没了。这声问话里,却隐着太多难解旧账。到底是谁指的“万全”?这
宫里春光明媚。甄嬛倚在榻上,光影斑斓地落在她鬓边。她表情淡淡,语气里却透着逼人的凌厉。她问陵容:自己甘露寺修行那会儿,皇后跟瓜尔佳氏,究竟做没做一个“万全之策”?她问得直白,不绕弯子,似乎半点耐心都没了。这声问话里,却隐着太多难解旧账。到底是谁指的“万全”?这会真是想把话挑明了?
陵容一时拿不准路数,明知道甄嬛到底要问什么,却偏偏佯做无知。这习气,她经历多次宫变,早就不是初进宫的女孩了。她嘴角扯着软弱的笑,只丢了句“姐姐是指哪一件?”其实她心里警惕得很,也怕甄嬛此时不过是要用话试探人,谁敢贸然开口?
甄嬛目不转睛盯着她,眼神淡下去,像窗外细雨敲落的青梅。对啊,她心里清楚得很。她低头笑,却带出一丝讥讽。“你明知道我说什么。皇后那恨意,怎么还会错失机会?我是入了她的眼,怎么可能不到死里去?”这话中的冷意和旧事交错的无声气氛,让人心发紧。她就是要个答案。难道这些对弈,全都是无声输赢?
陵容拈帕擦着汗,手却发着抖。她停了几息,才回一句,“姐姐心思一向通透,哪里瞒得住你?”这谎话其实早已脱口成习,宫里的人谁不是这样?再说,宁做个老实人,也不能真把所有旧账揭开,一字一句都说清了。可这种敷衍,甄嬛怎会看不出?
甄嬛轻叹,话锋一转,讥诮地说起静白。静白那个丫头,哪有本事在自己头上作妖?皇后看人走眼,也不是头一遭了。她说话慢悠悠的,却句句扎心。静白会被选中来对付自己?难怪事情会一败涂地。句末带着点冷笑,整个煞有介事,其实早看破这套虚招。锦衣玉食下,有多少虚惊和真正杀机,外人当然看不透。
正是这时,陵容无话可递。她只能低着头,装作品茗,其实躲避那一剎眼神。这场对话已经把人逼到角落,没有路退了。这么一来,甄嬛终于开门见山,要她掏心掏肺。姐妹情谊,在权谋里值几个钱?宫墙里的姐妹,不敢信,还是不肯信?
陵容先是顺着意思,答应有事尽说。其实宫人惯于揣度上意,话里藏着玄机。甄嬛便问得愈加直接,问及家人可曾遭暗算——皇后和瓜尔佳氏联手,在她在甘露寺那阵,是否对宁古塔的甄家开刀?这话是试探,更似逼供。真要算旧账,哪有说得清的?宫里宫外,一桌棋局——谁不是棋子?
陵容心里盘算。说实话也好,说假话也罢,甄嬛早已胸有成竹。她便推说没听说过这种动作。宫里的事其实不难揣度,杀人动员太大风险。皇后怕生变数,她现阶段不敢冒险。反正只要除去甄嬛,甄家也会不得善终。这种想法,也不全对。真要说没必要,那如果甄嬛死了,被放逐那一刻,皇上有没有动过真心?后宫这么多年,谁心底没暗火?
甄嬛心有余悸。她很快又问。那你陵容,怎么敢往狱中投毒遮掩?这句话直戳心口。陵容见状,一杯茶下肚,竟然呛了喉。她咳得气喘吁吁,像是刚被拔了根心髓,难以下咽,也难吐出来。宝鹃急忙来扶,这阵静默,空气里全是抑郁不散的陈旧气息。
等陵容好容易缓过气,才低头轻声赔不是。甄嬛反倒冷淡了许多。她不温不火地说没关系,其实话尾却藏了刺。不是算旧账,只是有些事,她还是摸不准。宫墙内外,旧事总是剪不断,两人都明白。
话锋再转,真相一点点浮现。陵容缓缓道出背后的逻辑。其实皇后指使自己,只是项庄舞剑,借刀杀人。她想甄嬛死,一尸两命最好。甄伯父若死,甄嬛那会怀八个月的身孕,必定血气翻涌。若真有死伤,皇后乐得坐收渔利。这么算计,也太张狂,宫廷的女人从没手软过。
甄嬛点头,小声嘟囔,看透的却未必愿认。这一生世事太盲目,回首时已成风烟过去。有时候,她觉得人心冷暖只一道门,推开了过去,就是后悔。被废被流放,那时甄嬛只是半死不活的人。皇后自以为掌控全局,其实也就是暂时的胜利。可谁能忍住不动手,尤其是权力攸关?
可为何皇后到最后竟然没有直接下手?不趁机再补一刀?甄嬛自己也纳闷。如果说不敢杀,那到底是怕谁?忌惮谁的眼光?静白虽不值一哂,可宫墙里每个人都万分小心。是太后,还是天子?她话音未落,陵容就断然否定。太后想做的,不过是保家族体面,实际上,她永远护不住任何一个人。
太后的软肋,皇后早摸明,什么训斥都掀不起风浪。对那些阴私的事,她最多训斥几句,哪会真正护着谁?很多话说白了,全是权势斗争。闺中旧恩,脆弱得不值一提。
那么究竟是谁让皇后心存忌惮?非是别人,只能是皇上。陵容几乎没犹豫地给了结论。听到这话,甄嬛笑了,却带点难以置信。“皇上?”她反问。她觉得如此冷漠的男人,至于为了自己枉顾大局吗?是在乎,还是不屑?有时候,其实没人真的能捉摸透他的心理。
据权威记载,雍正年间后宫亡故与下诏流放者共七十六人。以宫变频次与残酷度论,活过来的,寥寥无几。亲子流放那场,确实出自宫中最高之手,非外戚皇后可決。那又算什么铁证?
陵容语气坚定,直说皇后怕的只有皇帝一人。这简直有点太过武断了。可她说得言之凿凿。甄嬛去甘露寺那阵,皇上表面无情,为了面子,甚至连提都不许再提“菀嫔”二字,重罚宫人,也不容丝毫越界。可真要杀她,只需交办下去,一封诏令就都办妥了。为啥他偏偏没下杀手,就只是放逐而已?
如果说只是心念旧情,那宫里被遗忘的女人多了,不只有甄嬛一个嘛?其实想想也对,皇帝未必全然无情。用情深浅,有时未必如外人看得那样透。甄嬛自以为他只想除去自己,不忍亲自赐死,仅是面子工程。可那背后,真是一种难得的迟疑,有他自己的软弱与割舍不下。
陵容坚称,皇上之所以迟迟不杀,其实藏着念想。对他来说,只要甄嬛还活着,被放逐、被辱骂、被淡忘,但仍是一丝牵挂。只要人还活着,故事就能翻篇。陵容说这些时,是带着点自卑的怜悯,她自觉无法体会那种权力下的温存。皇后跟了皇帝多年,自然懂得如何顺势而为。她只能让静白设计了百般折辱,却不敢杀人。这不是善良,不过是识得人心罢了。
静白的折辱,让人不堪;但比死更难捱。有时,生不如死,倒比死痛快。权力场里,女人之间的战争,比刀枪还锋利。宫女静白,是棋子,更是无力的见证者。她能做的,不过是按规矩狠厉行事,却始终徘徊在“半活半死”的边缘。那种无助,连她自己都知道。这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逻辑,有时也没什么高明,却能用到骨子里。
这里说得细致,但也挺怪。有些细节哪有人看得那么准?再说,时局变动,总在一夜之间。皇上到底有没有真心,这事其实说不准。一天恩爱,一天翻脸。今朝还与甄嬛对歌,明日就让她滚出宫门。
甄嬛其实心底明了,嘴上却不肯认。陵容说,他没杀你,就是不舍得,一门心思还留着回旋余地。可谁能确定呢?往前走一步,就是深渊。
这段关系里,谁都是被随时调度的棋子。谁都没真正占到上风,一起走到泥泞里去,头破血流,却依旧各怀心思。皇后狠辣,也有限度。她能忍,能憋,但更怕爆发的那一刻来得太快。太后呢?想管,却管不中用。原本以为只有姐妹之间能坦诚,其实多的是提防。姐妹终究抵不过权力算计。
临别时,陵容说得道貌岸然,这种话在宫里听得太多。昔日同窗,如今暗箭难防。只不过人都舍不得认输,不肯低头罢了。
甄嬛随手让侍女拿出那张“凤穿牡丹”的花样送给陵容,那其实也是一种打发、也是示好。再怎么说,旧情还在。可再见时,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谁知道呢?
甄嬛望着院子里新落叶,低声自语,不知眉庄那边如何。身边人走了一茬又一茬,姐妹的名字还是会在心头绕,但余温大多是假的。她现在其实疲惫得很,宫墙内外,谁都是老戏骨。感情与利益搅在一锅,真假都看不明白。
故事没完,也没完美的答案。毕竟人在高处,心是浮的。有些事说得明,反而不自在。
大概,这就是活在宫里的女人,最无声的挣扎吧。
来源:静静闲谈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