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懂《沉默的荣耀》,不能只关心演技和剧情,背景更应该了解

西瓜影视 港台剧 2025-10-06 18:40 2

摘要:因为《沉默的荣耀》要顾及 “密使一号” 吴石的整个隐蔽战线经历,所以对前期他去台湾这一段写得很粗糙,基本1集就交代了所有,但事实上这里面有很多“前情提要”。

当《沉默的荣耀》上映6天,主流媒体的视角从套路式的“演技评估”,过渡到“剧情讨论”。

我就知道,这部以中国成立前后为背景的台湾潜伏谍战类主题电视剧,成功了!

同时拍摄《沉默的荣耀》的意义也达成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剧迷网友开始关注那段——封存了60余年或明或暗的秘密。

因为《沉默的荣耀》要顾及 “密使一号” 吴石的整个隐蔽战线经历,所以对前期他去台湾这一段写得很粗糙,基本1集就交代了所有,但事实上这里面有很多“前情提要”。

首先要交代的是,《沉默的荣耀》与以往谍战剧正反派分类单一不同,这部以历史事件人物为背景的谍战剧,有明确的派系分划,其中国民党内部有毛人凤、周至柔势力划分,我党这方则是由华东局和香港代表处出战。

国民党这方蒋介石很喜欢搞派系,除了依靠“黄埔系”支撑军事力量外,政界则大量重用浙江同乡,其中国民党的两大特务机构军统和中统,全部掌握在浙江人手里。

《沉默的荣耀》中的毛人凤是军统系核心成员,他就是衢州江山人,因为他与戴笠同乡关系被调入本部任主任秘书,后来又接任局长,尤其在台湾地区情报机构中,毛人凤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周至柔原本是以陈诚为核心的军政将领,也因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土)、第十八军(木)的番号,也被称为“土木系”,是陈诚嫡系中的关键人物,原本这两个人无直接隶属关系,只是存在一些职能交叉。

可蒋介石在丢了大陆,满身伤痕地退居台湾后,1950年的台湾权力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两个人因为政治博弈,心怀鬼胎地搅在了一起。

先说1949年后,台湾国民党内部局势。

当时的老蒋想将权利慢慢过渡给儿子,所以蒋经国在退居台湾次年,就被任命为“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拥有了号令所有情报机关的无上权力。

如果说这个局还是蒋介石自己支撑,军统当家人毛人凤也许不会有太大动作,但是让一个没有说服力的蒋经国来抢他的权利,当时时任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就直接开怼:情报工作是很专业的东西,不能让外行领导内行。

然后蒋家家族与毛人凤就争锋了起来。

必须要说,一开始蒋经国就不是毛人凤对手,因为蒋经国的表兄弟毛邦初贪腐事件,蒋经国被“打入冷宫”。

后来蒋经国想明白,靠自己一个人单干不行,他就找到了毛人凤的死对头,军统的另一位元老郑介民。

可这个时候,元老派的另外一个大佬周至柔,因为背后有宋美龄支持,也想扩张自己的势力,他想把自己的亲信刘国远塞进“国防部”,顶替郑介民国防部次长的“缺”,于是这个时候毛人凤、周至柔有了更多交集。

他们似友又似敌,每个人都有着诸多的算计,而吴石在这样复杂的政治10局下夹缝找孙晨的完成各项潜伏任务。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吴石登场时,字幕显示的身份信息是“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陆军中将”而后吴仲禧登场身份标注是“原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部员、中共地下党员”, 从这可以看出吴石不是党员。

他无门无派,在国民党内无人扶持,所以在撤台时,他反而成了国民党内的香饽饽,这样的标注高度符合历史,所以那些找茬的观众真的不要挑刺,因为在现有的记录中,给他的标签也就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和革命烈士。

从来没人强调他是党员,但正因为这样的身份,吴石所做的事才更显得义无反顾。

而吴石与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是老友,1939年他们再重逢时,当时表面是韶关第四战区长官部军务处长的吴仲禧已经是地下工作者。

后来两个人又在第四战区共事,在这期间吴石越来越“亲共”,他是从内心厌恶国民党的腐败,对中国共产党有认同心理,事实上从1946年,吴石就在为吴仲禧的地下工作提供便利、收集情报。

1947年4月吴石与共产党正式建立联系,将自己获取的重要情报递交给华东局。

可惜这样有大义的人,在50年代初那次叛徒出卖中身份暴露了,毛人凤在叛徒的笔记上看到了吴石的名字,然后向当时的参谋总长周至柔汇报,在搜查吴宅时,因为朱谌之的《特别通行证》成了“叛逆”,被直接逮捕。

1950年6月吴石在台北就义,成了那段时光中,最不忍提起的烈士。

来源:最爱酷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