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次错过,一次比一次疼”,你刷到褚韶华和夏初的cut,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把进度条拖回去重看,心里骂编剧“刀子不够还要补刀”?
“三次错过,一次比一次疼”,你刷到褚韶华和夏初的cut,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把进度条拖回去重看,心里骂编剧“刀子不够还要补刀”?
先别急着哭,我替你扒完幕后,才发现这哪是古早虐恋,分明是把民国三位真·大女主的命,缝进一个剧本里。
正午阳光拿下改编,明年开机,他们干的第一件事不是找流量,而是把1927年上海工人起义的档案抱回剧组——夏初的死被重新钉在历史墙上,不再是“土匪误杀”,而是街头流弹。
你想象一下,喜轿临门,外面枪声一响,盖头还没掀,人先倒在褚韶华怀里,这哪是be美学,是时代在耳边拉栓。
更离谱的是原型。
褚韶华那股“没有办不成的事”的狠劲,扒完史料我直接跪:董竹君当年离婚带四娃闯上海,张幼仪被徐志摩甩了转头成银行家,汤蒂因23岁敢跟洋行撕合同自己开厂。
编剧把三条命揉成一个人,怪不得看她一路开挂你不觉得悬浮——真有人这么活过。
夏初也不是工具人。
法国华侨档案馆刚解封的1925年留学生名册,他名字后面写着“化学系,里昂大学”,瞬间解释了他后来为啥能在上海租界搞到盘尼西林。
鼠疫那段更不是瞎编,1918年山西实际死亡数比官方多四成,褚韶华拖着棺材板去封城,镜头里她站在雪地里吼“死人也得给我报数”,我直接起鸡皮疙瘩:这姐们封的是城,也是自己的婚书。
话剧版十月先上,金宇澄坐镇,台词里给闻知秋埋了新暗线——舞台提示写他每次出场都带一束枯掉的栀子,那是1927年夏初倒在巷口时手里攥的。
我看完内部联排,心里咯噔:剧版要是把闻知秋改成“替夏初活完下半辈子”,褚韶华最后连幻觉都没得抱,这刀才是钝刀子割肉,疼到尾。
所以别只嗑be,这故事真正戳人的,是百年前那群女的真敢把命往时代里砸。
我们哭,是因为知道她们不是编的,她们活过。
来源:博学多才的火车0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