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珊珊是纺织厂工人老吴的女儿,老吴再婚后,继母张阿妹偏心,老吴重男轻女,吴珊珊成了被牺牲的对象。
这几日再看《小巷人家》,才发现吴珊珊的狠。
吴珊珊是纺织厂工人老吴的女儿,老吴再婚后,继母张阿妹偏心,老吴重男轻女,吴珊珊成了被牺牲的对象。
连在家吃块红烧肉都要看后妈脸色,巷子里的邻居黄玲和宋莹看珊珊可怜,经常接济她,给她买搓脸油、内衣,庄超英还义务给俩姐弟补课。
本以为在大家的帮助下,吴珊珊长大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没想到最后她不但不感恩,反而数次道德绑架宋莹和黄玲,甚至妄图抢走了宋莹的房子。
而且这种算计和背刺从她没成家之前就开始了,这也是吴珊珊的狠。
先是以弟弟小军没有安静的环境学习,要求住宋莹的房子,借到了还要再借几年,没成功又利用公公关系施压宋莹把房子租给她。
各种操作下来,终于住上了,后来一听到有房改消息,立刻不动声色地把丈夫和孩子的户口都落到宋莹家,要不是庄晓婷及时发现,她的如意算盘就达成了。
在大家都还想着有余力帮助她时,她竟然和恩人们玩起了心眼。
还记得很久之前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明不喜欢吃肉,每次吃饭的时候他就会把肉给小红。
但有一天小明突然把他的肉给了小亮,这时候小红反而不乐意了,责怪小明为什么不把肉给他?
这里的小红就和剧中的吴珊珊一样的心理,当把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应当时,她的心理就发生扭曲了。
这在心理学上叫贝勃定律,当人持续接受某种刺激(比如帮助),心理会逐渐适应这种状态,最初的感激之情会被慢慢淡化,最终把别人的帮助当成常态。一旦刺激停止(不帮忙),反而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感受(怨恨)。
剧中的吴珊珊就是这样,长期接受着邻居们的帮助,慢慢也变成把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应当。
当别人拒绝提供帮助时,便心生怨恨。完全没有想着当年宋莹和黄玲是如何心疼她的。
是什么让以前那个善良、懂事的珊珊,变成了现在这个市侩精于算计的吴珊珊。
除了上面的贝勃定律,习得效应了解一下。
吴珊珊长期和后妈张阿妹生活在一起,正好阿妹本身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爱算计的人,吴珊珊需要在他的眼皮底下讨生活,你来我去不落下风。
言传身教加原地实践,她便从张阿妹那里学会了一套生存技能。
这在心理学中叫习得效应。
是指通过观察习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 。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爱算计的行为,如斤斤计较利益得失、总是试图占小便宜等,孩子会观察到这些行为及其带来的结果,进而模仿和习得这些行为模式,也变得爱算计。
三妹每天在吴珊珊面前精于算计,而且时常在他身上演练。
在珊珊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之前有张阿妹这样的导师,他后期长大之后进行算计也在意料之中。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
明星孙俪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早些年他曾经资助过一个贫困学生,后来这个学生考上大学后,因为种种原因孙俪停止了对他的资助。没想到这位大学生竟在网络上公开攻击孙俪,导致孙俪名誉受损,身心俱疲。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案例,那么我们该不该去帮助别人,又该如何又该正确的去帮助别人呢。
我认为帮助别人可以,但一定是建立有边界的善意。
首先筛选值得的人。
你的善良应优先留给懂得尊重与回报的人,不将善良“平均分配”。
比如对于懂得感恩的朋友,你可以继续给予帮助和善意;而对于那些把你的付出当理所当然的“伸手党”,则要减少善意的投入。
然后明确自身底线,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在个人隐私、原则价值观、个人发展等层面的底线。
比如不帮他人承担本该属于他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当对自己的底线有清晰认知时,遇到边界被侵犯的情况,才能第一时间察觉并坚守立场。
最后学会合理拒绝,面对情感勒索或道德胁迫时,要勇敢说“不”。例如同事让你帮忙做他本职工作,你可以委婉拒绝,告诉他你自己也有工作要忙。
拒绝时要果断、清晰、冷静,以事实和逻辑支撑观点,避免情绪化争执。
就像剧中黄莹拒绝吴珊珊一样,黄玲说“每家有每家的担子,我们挑不起别人家的担子。”
吴珊珊把别人的帮助和怜悯,看成了理所应当,当别人不再提供帮助时,便精于心计,通过算计达到目的,最后众叛亲离。
而黄玲和宋莹多年的好心被辜负,在以后的日子还要和吴珊珊斗智斗勇。
结语
善意如灯,照亮值得的人,还要留一盏给自己。
有边界的善,带锋芒的暖,既不伤自己,也不要纵容别人,愿你我共勉。
来源:星河温柔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