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72分钟,我们把命交给短剧:不是上瘾,是现实太疼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05 09:40 8

摘要:我表妹小林,00后,大专毕业,在奶茶店打工。前两天她发朋友圈:“《一品布衣》不更新,我差点抑郁了。”

我表妹小林,00后,大专毕业,在奶茶店打工。前两天她发朋友圈:“《一品布衣》不更新,我差点抑郁了。”

我笑她夸张,结果她回我一句:“你不懂,我每天站十小时,只有晚上躺床上刷两集,才感觉自己是个人。”

这话说得我心头一震。

别说她,我同事老刘,38岁,国企中层,表面风光,背地里压力爆表。有天午休他躲楼梯间看《盛夏芬德拉》,被我撞见,还挺不好意思。

我说:“你也看这个?”

他苦笑:“白天开会被人甩锅,晚上看女主一脚踹翻反派,心里痛快啊。”

他还真不是一个人。微博有个投票:“你为什么看短剧?”

选项最多的是——“现实太累,总得有个地方爽一下吧。”

有个ID叫“宝妈阿娟”的网友留言特别扎心:

“我生完孩子三年,没穿过裙子,没化过妆,老公说我越来越像保姆。

可我在《十八岁太奶奶》里看到,一个老太太都能穿回青春,被全城男人追着跑。

我知道是假的,但我愿意信十分钟。”

你看,短剧从来不是骗人智商,它骗的是情绪。

它不告诉你“你要努力”,它直接给你“你已经赢了”的感觉。

抖音评论区有个热评,点赞五万多:

“我前天分手了,一个人在家刷《幸得相遇离婚时》,看到男女主在雨里拥抱,我突然就哭了。

不是为他们哭,是想起五年前,我也在雨里求她别走。”

底下有人回他:“我们都一样,看的不是剧,是自己没走完的那条路。”

更离谱的是海外观众反馈。

TikTok上有个越南妹子拍视频,说她每天追《十八岁太奶奶》到凌晨,还拉着奶奶一起看。

她奶奶不懂中文,就看画面,看到老奶奶打脸恶媳,老太太拍大腿直笑,说:“这姑娘像我年轻时候!”

结果全家追剧,连她表哥都学会了“逆袭”“打脸”“原配归来”这几个中文词。

还有个泰国粉丝群,给《盛夏芬德拉》女主建了个“女神榜”,每天打卡祈福,说“愿姐姐永远强大”。

国内网友看到截图都懵了:“我们当爽剧看,他们当女战神供着?”

可反过来想想,谁说这不是另一种文化输出?

以前我们靠《甄嬛传》出海,现在靠“奶奶穿书”火遍东南亚。

你笑它土?它笑你格局小。全球女性都想要一个“随时能开挂”的人生,不分国籍。

B站有个UP主做了个实验:让十个没看过短剧的人连刷三天《一品布衣》。

结果九个人表示“停不下来”,最狠的是个985研究生,他说:“我知道逻辑崩坏,可我就是想看主角怎么一路打脸。”

他还写了段分析:“这不是剧,是情绪过山车。每三分钟一个高潮,大脑根本来不及思考,多巴胺直接拉满。”

最让我意外的是一条知乎高赞回答:

“我年薪40万,住上海两百平,外人看我风光,其实我每天焦虑到失眠。

短剧是我唯一的解药。

我知道那些剧情假得离谱,但至少在那二十分钟里,我相信‘努力就会赢’。”

这句话底下全是“+1”。

有人回:“+10086,我负债30万,白天送外卖,晚上看霸总逆袭,幻想哪天我也能翻身。”

还有人说:“+999,我癌症晚期,医生说最多半年。

但我每天追剧,因为剧里的人,总能奇迹生还。

我信这个,就够了。”

你看,我们总说短剧拉低审美,可有没有人问——

是谁把我们逼成了“情绪快餐”的消费者?

当现实给不了希望,总得有个地方,让我们相信“下一秒就反转”。

所以别急着骂观众没品位。

他们不是傻,是太累了。

累到连追一部50集的长剧都没耐心,只能靠十分钟一集的短剧,给自己打一针强心剂。

短剧不是艺术的敌人,它是时代的创可贴。

贴上去不治病,但能止血,能止痛,能让你撑到明天。

你可以说它low,可以说它套路,

但你不能否认——

它真的,救了很多人。

来源:江上日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