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随歌》热播引争议:李沁与陈哲远同框遭指像母子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05 00:08 3

摘要:10月4日,讨论区已被“像母子”刷屏——剧情刚起步,观众先把CP感判了死刑

10月2日,《一笑随歌》上线;

10月4日,讨论区已被“像母子”刷屏——剧情刚起步,观众先把CP感判了死刑

节奏没问题、设定不拉垮,却被一张张怼脸的近景拖了后腿

这是一部看设定会心动、看同框会犹豫的剧

付一笑是“天下第一神射”,凤随歌是少年将,双强对线,两个国家的旗对着飘,明摆着要从厮杀绕到暧昧

上线头两集给了足料:温泉背靠背疗伤、醒来互殴、肩颈咬痕,所有流行的古偶路数,一页页翻得利落

社交平台的剪辑也很给力,热门片段里,水汽氤氲得像一锅汤

可一到近景,问题就露出来了

同一束光里,陈哲远的少年感挺立,李沁的眼袋和松弛就藏不住,滤镜一糊,五官还被磨得发白

镜头切到贴脸杀,观众没有感到“心跳加速”,反倒生出“长辈训晚辈”的错觉,这种反差是扎眼的

一个小观察:同一场戏里,陈哲远眉毛灰冷、皮肤偏暗,李沁的脸白到发光,像是被另开了护肤品广告通道

“扮嫩”三个字,是观众最不想承认但口型最诚实的审判

李沁35岁,角色却要她演出二十出头的妙龄狠角

刚上线那天,我刷到有人把她和同剧的皇后徐飒放在一起比:徐飒38岁,妆发华丽,胶原还在,眼神能撑住威仪;

李沁同样的宫灯光里,脸更紧张,眉骨处的力气比温度重

这个比较不完全公平,但很直观——

不是单纯“老不老”的问题,是“适不适配”

剧情在往前跑

失忆这张老牌照旧打出来,凤随歌绑走付一笑,靠肌肤接触和舍命救人铺路“日久生情”

桥段不新,但节奏是快的,你能看见编剧试着用“双强互相拿捏”撑紧张感

只是,情感转折需要观众自愿心动,而CP感是根底层逻辑

没有它,所有暧昧设计都像纸搭的楼

我承认自己被几处细节逗笑了

比如城门一场戏,凤随歌先礼后兵,笑意浅浅,下一秒脖子青筋暴起,情绪起落收得利索;

对照付一笑那边,嘴角抿紧、眼神冷硬

“高冷”演成了“有点凶”

高冷不该是肌肉用力,它更像一种“心有边距”的松弛——这点上,妆造、光影和表演节律要一起帮角色

可惜目前看,妆造的解法是“更白、更糊、更华丽”,结果是更不自然

这场争议不新

从2018年的周迅《如懿传》到2021年的章子怡《上阳赋》,“中年演员演少女”的讨论一再循环

那时的共识,基本是“演技能补一部分,但镜头是诚实的”

周迅后来承认“年龄是硬伤”,章子怡直接喊停“少女感”营销

回头看,她们都转向了更贴合年龄的复杂角色,口碑慢慢回来了

今年的语境更冷酷

2025年3月的调研显示,68%的观众不接受35+演员饰演25岁以下,70%更看重角色适配度而不是年龄本身

这不是对年龄不友好,而是大家在付费内容上变得务实

你可以演更成熟的狠角、将领、谋士,甚至疯批反派,只要文本给你厚度

制片人侯鸿亮在年初的品质盛典上说过,“中年女演员的剧本厚度已不亚于男性主角”,这话有点理想主义,但方向对

当观众把钱袋子捂紧,“合适”就是第一生产力

行业层面,资方的算盘我能理解

古偶“中年化”越来越明显:流量可控,新人培养成本高,平台也爱保险手

85花回流古偶,一方面是市场对她们的认知强,另一方面是现实工作机会在缩水——没有那么多现实主义大女主能接得上

可观众的容忍度在掉,眼睛和指尖都更挑

沈腾、马丽被网友起哄去演女频IP时,马丽一句“应演适合年龄的角色”,倒成了今年最清醒的行业话

把视线拉回《一笑随歌》

这部剧并非一无是处

双强设定、国与国的对棋、节奏上的“快”,都在服务爽感

社交平台的讨论热度不低,爱奇艺到4日还没公布具体数据,但话题在涨

这说明观众并不是对故事闭门谢客,而是对“强行扮嫩”摆手

李沁去年在《追风者》里的状态其实很好,角色独立、情感线克制,镜头中她是清醒的,这证明她并不缺战斗力

问题只在“此时此角,此妆此滤镜”,全都把她往不利里推

我能理解演员的为难

35岁,不是能力的尽头,是女演员最容易被标签化的门槛

那尔那茜在《封神》里的转身给出另一种可能:不去追“少女感”,去追“角色的刀锋”

她说“任何年龄都是最好的年龄”,听着像鸡汤,可她用角色把话落了地

与其在镜头前和滤镜角力,不如让文本去证明“成熟也可以性感、强悍也能细腻”

如果非要给这场争议一个中立的结论,我会说三点

-事实层面:10月2日上线,10月4日仍在更新,尚无平台播放数据公布;

争议集中于CP感不足、妆造滤镜失配

-观众层面:接受度下降,是稳定趋势,不会因一两次营销逆转

-创作层面:适配度>年龄,文本厚度>滤镜强度,角色质感>营销话术

至于“弃剧”要不要,现在还早

如果你奔着双强权谋和动作场面去,可以先看;

如果你最在乎CP拉扯,可能会频繁出戏

我最想看到的,是后续剧情让付一笑从“冷硬”转向“克制的锋利”,哪怕不甜不糯,至少能站住

镜头别再怕皱纹,演员也别再和磨皮较劲

观众只需要相信这两个人“可能相爱”,不是“被安排相爱”

最后还是那句老实话:不是谁不能演谁,而是谁在此刻不该演谁

当镜头诚实、观众诚实,创作者也该更诚实一点

把力气花在角色上,争议自然会少一些

等哪一天我们不再讨论“像母子”,只讨论“这对真好嗑”,那才是这类古偶真正回到故事里的时候

而故事,永远比滤镜耐看

来源:阳光解说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