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亿播放,300万人跟着拨珠,我昨晚刷到第47支“墨寒拨珠”特效,愣是没划走。
算盘珠子一响,全网开始替纪三爷算姻缘。
8亿播放,300万人跟着拨珠,我昨晚刷到第47支“墨寒拨珠”特效,愣是没划走。
陈添祥说那架算盘是真文物,租一天够我半年房租,他边拨边翘小指,强迫症味儿直冲屏幕。
民国统计司的小职员,哪来这么贵的道具?
剧组把钱砸在细节上,算盘珠子上的包浆比男主脸还亮。
更离谱的是,长衫那块墨渍不是随便甩的,复旦教授盖章:1920年代康大留学生回国后,确实爱在西装内衬别校徽,再套长衫遮洋味。
陈添祥提前仨月去找中财大教授学珠算,教授说他手速能当助教。
拍番外那天,他拨错一次,导演没喊卡,他自个停下来擦算盘,说“数据错了,纪三爷不会忍”,这条即兴被剪进正片,弹幕刷疯了。
短剧男主最怕悬浮,纪三爷偏把学术霸总做成活人。
他算账,也在算自己的命:留过洋,却得给家族背锅;会洋文,却只能用算盘说话。
每翘一次小指,就把“我忍”写在脸上。
观众嗑的不是脸,是那股“我看得清数字,却看不清中国”的憋屈。
于是300万人跟着翘小指,好像这样就能接住他的无力。
昨晚大结局,算盘珠子散了,纪三爷没哭,镜头怼他手背,青筋在抖。
我忽然明白:我们刷屏,不是想学珠算,是想在爽剧里摸一下历史的毛边。
陈添祥把毛边递过来了,还顺手给了一个绅士鞠躬——戏完了,文物算盘被收走,他冲道具老师鞠的那一下,腰弯得比戏里还低。
珠子会停,数字不会,民国知识分子的退路至今没算出来。
来源:自由的可乐t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