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灼灼韶华》逐渐接近了尾声,这部剧给我们贡献了两大女主爽文,一个是勇敢、独立的褚韶华,另一个是爱敢恨的康二妞,他们敢做敢当,敢爱敢恨,活的好不潇洒,一众男主在她们的光环下,都黯然失色。
《灼灼韶华》逐渐接近了尾声,这部剧给我们贡献了两大女主爽文,一个是勇敢、独立的褚韶华,另一个是爱敢恨的康二妞,他们敢做敢当,敢爱敢恨,活的好不潇洒,一众男主在她们的光环下,都黯然失色。
如果说这两位是花园中最耀眼的玫瑰,那么我们今天的主角宋萍,就是角落里那一棵被人忽略的狗尾巴草,善良却没有锋芒。
宋萍的成长经历其实是一个讨好型人格救赎之路。
从最开始的忍气吞声、动辄遭受打骂,到最后的法庭作证,揭露真相,完成了自我人格的重塑,获得美好人生,从宋萍身上,可以看到好多我们的影子。
比如说明明不是我们的错,在领导批评的时候,却不敢站出来反驳,而只是默不作声。
明明内心不愿意同事蹭车,却在她的笑脸中不好意思拒绝。
再比如明明自己已经完美完成了各项指标,却不见老板给升职加薪,也不敢直接提,怕领导不待见。
其实这些都是讨好型型人格的表现。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叫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核心是过度将他人需求置于自我需求之上,通过迎合、妥协、压抑自我感受来获得他人认可,从而达到避免冲突或负面评价。
而剧中的宋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和褚韶华同一天嫁入陈家,宋萍的起始处境其实是比韶华要好,因为她的婆婆是她的亲姑姑。
要说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宋萍在陈家应该能混得不是太差,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因为宋萍的懦弱,让她在陈家备受欺辱。
首先是刚进门的“藏糖”事件,明明是婆婆故意刁难大儿媳,却让她背锅,最后被拆穿,非但没等来婆婆道歉,反而还挨了二顺一巴掌。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她的性格,所以以后?什么问题,都会推给她,挨打、挨骂都是她的,她的选择永远是忍,以此讨好所有人,不发生冲突。
本以为这种讨好型的人格,能让宋萍在陈家平稳度日,但结果却是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明明已经讨好了所有人,为什么还是被欺负,今天我们通过宋萍的遭遇来一个详细分析。
首先来分析宋萍讨好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1️⃣原生家庭的影响剧中有一段,在陈家被灭门之后的好多年,韶华回乡,找到正在给人家洗衣服的宋萍,问她为什么再被陈家族人赶出来之后,不回娘家,宋萍说,回了,我娘嫌我晦气,怕影响我弟气运。
由此可以看出宋萍的原生家庭是重男轻女,为了儿子的气运,却忍心要让女儿流落街头。
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不受重视的宋萍,也只能夹缝里求生存。
在剧中,对于宋萍的原生家庭交代并不多,但是在有一次他被陈二顺家暴后,韶华劝她,如果二顺再打就打回去。宋萍说了一句,“我娘说了要忍,如果不忍的话就会被休回家”。
在那个年代,传统思想规范下女人的影响较大,女人常被要求具备温顺、懂事、善解人意的特质,从小被教导要避免冲突,优先满足男人的需求。
还有一句经典的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环境影响,再加上宋萍母亲的言传身教,是宋萍懦弱、讨好型人格形成得主要原因。
她在婚后遭受到婆婆刁难,丈夫殴打的时候,她选择了忍让,希望以此来讨好丈夫、婆婆,不与他们起争执,维持表面的和平。
每一次的默不作声,把所有的错都揽在自己身上,慢慢边界模糊了,用过度付出换取关系的安全,长期的模糊边界会使大脑自我保护中枢功能丧失。
就会越来越导致当被侵犯的时候,反而觉察不出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褚韶华受不了一点儿委屈,不公平就反抗,而宋萍却觉得没什么。
宋萍的成长过程是艰难的,她是经历了被婆家赶出门,又被娘家嫌弃之后才开始慢慢觉醒。
无家可归后,她自己靠给别人洗衣服为生,虽然吃饱饭都是奢望,但是感觉她眼里有光了,她能为自己做主了。
后来褚韶华从上海回来找她做证的时候。这一次,她说话,和之前完全不同,她勇敢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她拒绝了褚韶华,她说她怕去给褚韶华作证,将这件事翻出来,韶华走了,她自己却还要留在这里遭受白眼,她做不到。
这其实是他讨好型人格复苏的一个重要标志。
宋萍不再去想着退让讨好别人,而是把自己放在了优先地位。
对于宋萍的成长过程电视剧一笔带过,但是最后交代,她最后嫁给了韶华的哥哥,两个都是老实人,后来的生活一定不会太差。
宋萍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讨好型的人格,所以她用了将近十几年的时间,把自己的伤痛抚平,再慢慢找回了自己,而我们却不用那么久。
自检然后摆脱讨好型人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治愈自己。
写“讨好日记”,记录认为自己妥协的事件、当时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以及内心的想法,帮助自己意识到哪些行为是讨好型行为。
每天不断的强化认知,我拒绝别人不等于伤害别人。
切忌内耗,我们可以无限想象自己拒绝别人之后,会不会因为拒绝而发火,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或者是冲突,其实现实生活往往没有想象那么可怕。
明确个人边界:确定哪些事情是自己原则无法妥协的底线,比如将私人时间与工作时间区分开,把这些底线记录下来并在实际中执行。
学会拒绝:面对请求时,可采用延迟回应策略,先回复需要考虑时间,再使用非对抗性表达公式,如肯定对方+表明限制+替代方案,温和又坚定地
当因为拒绝别人而内疚时,像安慰受伤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告诉自己“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的感受很重要”。
每天做一件微小的自我优先事件:如点奶茶时先选自己喜欢的口味,从不会影响他人的小事开始,重建“我值得被照顾”的信念。
结语讨好型人格的“善”是没裹铠甲的软肋,给不了自己幸福,反而成了别人伤害你的缺口。
戒掉“讨好”的惯性,生活才会卸下沉重滤镜,露出你本该拥有的鲜活模样。
来源:星河倾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