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这出新剧太狠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03 17:01 1

摘要:前一秒还在看北宋苏颂对着水运仪象台调试齿轮,下一秒全息投影一亮,现代科研人员就在“拉索”观测站捕捉宇宙线。这场景,我在《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现场直接看呆了——谁能想到,科学和历史能这么玩?

你们见过能“穿越”的舞台剧吗?

前一秒还在看北宋苏颂对着水运仪象台调试齿轮,下一秒全息投影一亮,现代科研人员就在“拉索”观测站捕捉宇宙线。这场景,我在《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现场直接看呆了——谁能想到,科学和历史能这么玩?

说起来,这部剧能这么惊艳,靳东的影子可不少。他现在是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还是这部剧的艺术总监,全程把控创作方向。你们想啊,他一向讲究“慢工出细活”,之前演角色都要磨几个月,搞舞台剧自然更不含糊。

就说舞台设计吧,为了还原水运仪象台的运转,团队特意找科技馆专家反复核对细节,最后用全息技术让这台“古代天文计算机”在舞台上动起来。还有宇宙线的场景,声光电一配合,感觉自己真站在观测站里,连粒子划过夜空的光轨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哪是看戏,明明是“人在科学里走”。

最戳我的是古今对话的部分。苏颂对着星空记录“天关客星”,现代科学家拿着探测数据说“这就是现在的蟹状星云”,两个时空的人隔着千年“隔空击掌”。我旁边的观众偷偷抹眼泪,后来聊起才知道,她爸就是天文研究员,看这段想起父亲熬夜做观测的样子。

不过有一说一,这剧也不是没缺点。我带邻居家10岁的孩子去,有几段文言台词他没太懂,比如苏颂说“此仪可窥天地运行之理”,孩子小声问我“运行之理是什么”。所以建议带娃看的朋友,提前跟孩子讲讲苏颂的故事,不然可能会错过一些细节。

今年7月靳东还亲自带队去了新疆巡演,连演6场,说是为了“文化润疆”。想想也对,新疆的孩子平时少见这种沉浸式科学剧,能在剧场里触摸古代星图、看宇宙线特效,说不定就能在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据说是献礼新疆成立70周年,这份心意确实够实在。

现在这剧已经演了不少场次,北京首演那阵国庆连演10场,抢票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线下观众超1.5万,单场直播就有65万人看,成了“科技+艺术”的标杆——这哪是一部剧,简直是个移动的科普课堂。

9月北京还有升级版演出,全国科普月期间连演10场,游园剧还能在“科学之夜”互动。10月计划去西藏,献礼西藏成立60周年。我已经在蹲西藏场的消息了,想看看在高原上看这部剧,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对了,北京场次得在“中国科技馆”公众号抢票,手慢无。要是带孩子去,记得选舞台剧场次,游园剧限时开放,互动环节得提前规划好时间。

你们说,要是早有这种剧,我当年学历史的时候也不至于总犯困吧?

来源:小娃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