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译电员把金门补给情报看得比性命还重,临终前或许还在暗自埋怨吴石——要是吴石没暴露身份,自己也不会落到这般绝境。
《沉默的荣耀》里,谢仲豪从高楼纵身跃下的那一刻,屏幕前不知有多少观众红了眼眶。
这位译电员把金门补给情报看得比性命还重,临终前或许还在暗自埋怨吴石——要是吴石没暴露身份,自己也不会落到这般绝境。
可他到死都不知道,真正把他推向深渊的,是身边那个天天见面、一起守护秘密的“自己人”。
暗战里的背叛,远比敌人的枪口更让人心里发寒。
张灏倒在血泊中的消息传来,台湾地下组织的氛围一下子就凝固了。
吴石从银行保险柜里取出那封带着墨痕的密信,指尖划过纸上的字迹,心一点点往下沉。
张灏生前的联络网很简单,就两个人:发报员刘慷福和译电员谢仲豪。
金门方向的炮声越来越清楚,眼看战事就要来了,兵力部署的情报要是送不出去,后果真的不敢想。
但没人察觉到,叛徒的气息已经悄悄靠近,近得就像在身后呼吸。
做地下工作的人都清楚,发报员和译电员必须是“两条永不相交的线”,这是守护整个情报网的最后一道防线,半分都不能松动。
吴石坐在灯下,烟灰缸里的烟蒂堆得老高,一个冒险的试探计划慢慢在心里成型:让聂曦分别用刘慷福和谢仲豪的暗号送信,约在老地方碰面。
谁先露面,谁就是破坏防线的叛徒,这点吴石心里很清楚,没有丝毫犹豫。
约定的时间刚到,躲在巷口阴影里的聂曦,手心早就被冷汗浸湿,攥着衣角的手几乎要把布料捏破。
当街角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时,他的心猛地一紧——来的竟然是刘慷福!
更让他脊背发凉的是,刘慷福身后还跟着保密局的余队长,一群穿黑制服的特务跟在后面,脚步匆匆,眼里那股抓住猎物的兴奋劲儿藏都藏不住。
而谢仲豪,自始至终都没出现在那条该接头的老巷,聂曦盯着巷口,心一点点沉下去,满是寒意。
这时候的谢仲豪,还在阁楼里低头处理密电,台灯的光晕映着他专注的侧脸。
窗外突然传来脚步声,他立马警觉起来,手里的钢笔不小心掉在了桌上。
谷正文带着特务撞开门的瞬间,谢仲豪没半分犹豫,先点燃了桌上的情报,接着摸出腰间的手枪,两声枪响后,两个特务当场就倒在了地上。
直到打完枪里的子弹,他看着楼下密密麻麻的敌人,没有丝毫迟疑,从窗户一跃而下,把所有秘密永远藏在了心底。
吴石开车经过谢仲豪住处时,瞥见那扇新换的木门,还有墙角没擦干净的暗红血迹,一下子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这位在枪林弹雨里闯过来的情报负责人,握着方向盘的手忍不住微微发抖。
他太清楚了,刘慷福这一叛变,不光让谢仲豪丢了性命,刚搭起来的情报网也彻底毁了。
那些关于金门兵力部署的关键信息,终究没能跨过海峡,送到大陆战友的手里。
后来在审讯室里,谷正文对着下属冷笑:“刘慷福这种人,骨子里就没什么信仰,皇民化教育把他教得贪生怕死,稍微用点手段,他就什么都肯说。”是啊,刘慷福赴约时的那股坦然,哪里是对组织忠诚?
分明是向敌人投降后的麻木。
谢仲豪用性命守护的信念,在他眼里,不过是换条活路的筹码罢了。
谢仲豪到死都没怀疑过刘慷福。毕竟他们曾在一盏灯下传递情报,曾凑在耳边小声许下“守护光明”的承诺。
可他忘了,黑夜里最毒的刀,往往藏在同伴的袖子里;最让人寒心的,从来不是敌人的穷追不舍,而是“自己人”转身时的背叛。
这个到死都没看清的真相,成了他留在世上最大的遗憾。
如今再重温这段剧情,还是会被谢仲豪的决绝打动,也会为刘慷福的背叛气得牙痒痒。
谢仲豪的牺牲,不是输在敌人的狡猾,而是败给了同伴的怯懦;刘慷福的叛变,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没了信仰之后的必然结果。
《沉默的荣耀》最让人动容的地方,或许就是在黑暗的底色里,让我们看清:真正的荣耀,从来不是站在光里的耀眼,而是身处暗处时,始终不肯弯腰、不肯妥协的坚守。
来源:华夏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