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人喜欢的节奏来了!总局新规下,又臭又长的网剧要告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01 17:33 1

摘要:2025年9月底,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开了场网络故事片创作座谈会,直接定了“网络故事片”的规矩。

2025年9月底,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开了场网络故事片创作座谈会,直接定了“网络故事片”的规矩。

每集得超过60分钟,最多不能超3集,还得是剧情片类型,同时也说了要推动这个业态发展的具体办法。

新规刚落地,长视频平台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动作快得很。

也就一周时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全跟上了。

爱奇艺最实在,把“网络故事片”放进了他们的“网络电影燎原计划”,不光单部剧本最高给30万采购费,上线后还能拿净利润5%的分成。

其实,这30万对小创作团队来说不算小数,能cover不少前期打磨剧本的成本,不过那5%分成得看最终播放量,要是扑了可能也没多少,这买卖还得好好算算账。

本来想觉得平台只是随便搞搞征集,后来发现他们是真上心,优酷和腾讯视频也专门开了合作通道,就收原创剧本和成熟项目。

为啥平台这么积极?其实,现在大家刷手机的耐心越来越少了。

我查过数据,长视频用户每天用在这上面的时间,比前两年少了快20分钟,那种几十集的长剧,好多人看一半就弃了。

轻量化的短篇刚好戳中这个痛点,平台肯定想抢先占住这块市场。

而且从行业反响看,影视公司也挺买账,到10月初,三大平台都收了800多份剧本了,大多是现实题材和悬疑题材,看来大家都觉得这俩类型适合短篇幅讲透故事。

新规不光定了时长和集数,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想让短篇剧集创新的信号。

以前国产剧很少有4集以下的作品,这次相当于给行业指了个新方向,让创作者不用再扎堆做长剧。

英美那边常拍“迷你剧”或者限定剧,今年艾美奖拿奖的《混沌少年时》和讲英国冤案的《贝茨先生诉邮局》都是4集。

BBC去年的报告里说,迷你剧占他们年度播出量的一成多,观众能看完的比例比长剧高不少。

我追过《贝茨先生诉邮局》,四集把十二年的维权路说清楚了,三千多人被冤枉,还有人被逼得自杀,既讲了系统出错的问题,也有陌生人互相帮衬的温暖,看得又真实又揪心。

日韩那边也有类似的,日本叫SP或者单元剧,韩国是独幕剧。

日本NHK今年播的《虚假新闻》就两集,还是《非自然死亡》的编剧写的,一开头就揭了网络媒体的乱象,啥标题党、轻调查都有,特别敢拍。

韩国JTBC的《文集》就一集,讲中年女主回忆高中初恋,画风跟《情书》有点像,但更真实,那种年少心动照亮灰暗日子的感觉,好多人都能共情。

看完成海外的情况,咱再回头瞅瞅咱自己的老底子,其实早年间咱也有过短篇剧的黄金日子。

上世纪80年代,《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这些都是4集,还有《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就2集,当时这些剧占全国电视剧产量的四成,还能反映时代事儿。

《中国电视剧史》里说,那时候的短篇剧特别能抓住小人物的故事,用小体量讲大主题,这点跟现在的“网络故事片”需求刚好对上。

不管是海外的还是咱以前的,这些短篇剧都有个共同点,不追求大制作,就靠故事吸引人,视角都聚焦在个体身上。

这对现在拍网络故事片来说,算是个重要的参考。

说了这么多,到底网络故事片该咋拍?我梳理了三条路子,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第一条是改编文学经典,尤其是中短篇小说。

BBC那版《无人生还》我看过,三集刚好把阿加莎那套悬疑玩明白,既没删关键剧情,也没拖拖拉拉注水,看得特过瘾。

还有《德伯家的苔丝》,四集把维多利亚时代底层少女的悲剧讲透了,还原度特别高。

咱国内其实也有不少好素材,比如余华《活着》里福贵和家珍的晚年生活,改成2集应该挺合适,既能保留文学质感,又能把人物故事讲完整。

一开始以为短篇只能改小体量小说,后来才发现只要选对片段,长篇里的精华部分也能改,关键是别贪多,把一个点讲深就行。

第二条是改编真实事件,或者围绕真实社会话题拍。

除了《贝茨先生诉邮局》,咱国内也有不少值得拍的。

比如反诈志愿者帮受害者追回钱的事儿,还有非遗传承人坚守手艺的故事,用3集篇幅刚好能把事件脉络和社会意义说清楚。

不过有一点得注意,真实事件改编不能瞎编,也不能过度戏剧化,得平衡好真实和艺术加工,不然就变味了。

《扫黑风暴》在这方面做得不错,能借鉴借鉴它的思路。

第三条是拍轻体量言情,不用搞那么多狗血剧情,也不用加配角CP。

韩国的《弹一下脑门对分手造成的影响》就挺好,从弹脑门这么个小事切入,讲情侣怎么维持关系。

女主发现男友弹自己脑门时不心疼,再想起以前约会总去男友喜欢的餐厅、说话没人听,才明白对方不爱自己。

故事短但特真实,好多人看了都想起自己的感情经历。

腾讯视频的数据显示,这种短篇言情剧观众能坚持看下去的比例比长剧高,毕竟大家现在没耐心看几十集的恋爱拉扯,简单真实的情感反而更打动人。

当然,除了这三条路,也能搞点创新。

比如学《黑镜》那样拍诗选剧,每集一个独立故事;或者试试一镜到底、谜题叙事这种实验性的形式,这些形式跟短篇更适配,长篇反而不好把控。

今年艾美奖拿奖的《混沌少年时》就用了特别的叙事手法,效果特别好。

对新人来说,网络故事片其实是个好机会。

韩国好多新人导演都是从独幕剧起步的,《黑暗荣耀》的男主李到晛,就是靠2集独幕剧出道的。中国影视导演协会去年的数据也显示,三成新人导演靠短篇剧拿到了长剧的机会。

而且短篇剧更看重剧本,“剧本中心制”更容易落地,对编剧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其实,现在长视频行业整体不算景气,平台开项目都往短、往精走。

网络故事片这个赛道,要是能按这些路子走,说不定能像当年的网络电影、分账剧那样,给影视行业注入点新活力。

我挺期待能看到更多好的作品,既不用熬大夜追长剧,又能看到高质量的故事,对观众和行业来说都是件好事。

来源:围炉夜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