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2岁的余皑磊把《围猎》的聚光灯硬生生掰到自己脸上,猫眼热度前五的榜单上,观众弹幕刷的不是王阳也不是俞灏明,而是“老罗别下线”。
42岁的余皑磊把《围猎》的聚光灯硬生生掰到自己脸上,猫眼热度前五的榜单上,观众弹幕刷的不是王阳也不是俞灏明,而是“老罗别下线”。
这场抢戏不是意外,是平台、剧组、演员三方合谋的一次“资源再分配”。
李少红需要一张“老警察”的脸,既能扛住1988年清剿行动的锅,又能在2024年剧情里给年轻干警递话,余皑磊那张不带磨皮的脸一出现,时间跨度就成立了。
平台要的是“低成本高话题”,王阳俞灏明负责拉初始流量,真正让剧在豆瓣小组里吵起来的,是罗仲奎到底算不算黑警的悬念。
余皑磊要的是“破圈”,他今年连上四部戏,角色从寒门清官到市井反派,再到这部灰色老刑警,每一步都在撕掉“黄金配角”标签,他要的是下一部男主报价。
首播日“1988行动失败”的伏笔埋得狠,镜头给到老罗擦枪时手背上两道旧疤,弹幕瞬间刷屏“这疤谁给的”。
剧组把疤的特写放在第三集结尾,数据组监测到该节点用户暂停率飙升到72%,平台连夜剪出“老罗疤”预告短片,24小时站内播放破千万。
这不是情怀,是算法,谁掌握暂停键,谁就掌握热搜。
余皑磊在《庆余年2》里演的邓子越最后一场跪地戏,被B站UP主剪成“打工人嘴替”,播放量八百万;同一批观众顺着推荐算法点进《围猎》,发现老罗训新人那句“案子不会陪你加班”直接冲上微博热榜。
台词一样接地气,角色却从清官变成老油子,观众在弹幕里分裂成两派,一派喊“邓子越黑化了”,一派喊“老罗本来就不是好人”。
热度就这样吵出来,平台后台数据显示,争议弹幕每增加一条,用户留存时长增加4秒,余皑磊的名字在搜索框里连挂三天。
剧透说老罗后期要反转,豆瓣有人爆料他当年放走牟海东是为了养寇自重,这条没证实的消息点赞破两万。
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愿意信,因为余皑磊把老罗演成了“你会怀疑的熟人”:他教新人盯梢时顺手把路边摊的油条钱给付了,转头又能在报告里删掉关键一行字。
好人坏人他都给一点,观众抓不到把柄就只好继续看,这就是“灰色角色”的流量密码。
平台算盘打得精:王阳俞灏明负责前期招商,余皑磊负责中期发酵,后期再让邓恩熙的“复仇线”接棒,一套组合拳把会员拉到第20集。
余皑磊拿到的不仅是下一部男主的议价权,还有平台给的“反派专业户”包年合同,报价翻三倍,条件是一年演满三部悬疑,每部必须提供“反转名场面”供短视频二创。
观众以为自己在追剧,其实是在给算法喂数据。
你暂停的那一秒,你发的每一条“老罗别黑”,都被后台记进表格,变成下一部“黄金配角”的剧本厚度。
余皑磊早就看透,所以他在采访里只说一句话:“角色不站队,观众才会站队。”
老罗最后会不会被写成黑警,决定权不在编剧,而在你们手里的遥控器。
来源:剧集探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