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我一边做家务一边看完《出走的决心》,中间好几次都忍不住停下手里的活儿。苏敏阿姨的真实出走发生在2020年9月23日,她开着那辆小Polo驶出郑州,再也没回去。那一刻她不再是妻子、母亲、女儿,不再背负别人对她的期待,她只是她自己。她说过一句话:“阿姨最难
她50岁开着小Polo走了,电影里她叫李红,现实里她叫苏敏;不是逃跑,而是找回自己(豆瓣8.9)
说实话,我一边做家务一边看完《出走的决心》,中间好几次都忍不住停下手里的活儿。苏敏阿姨的真实出走发生在2020年9月23日,她开着那辆小Polo驶出郑州,再也没回去。那一刻她不再是妻子、母亲、女儿,不再背负别人对她的期待,她只是她自己。她说过一句话:“阿姨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听到这句,我差点流泪。
电影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咏梅把李红的沉默、愤怒和释放演得特别细腻。片里有句台词让我记着:我伺候你三十年,处处看你的脸色,你什么样的男人啊?那种被日常挑刺、被情感剥夺的窒息感,很多人看了会莫名想哭。孙大勇那种言语上的轻蔑和不断贬低,恰恰映射了无数家庭里的微暴力,这些看似“小事”的日常,长年累月把一个人磨成透明。
不得不说,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复杂。身边朋友小李的妈妈也在婚姻里忍了三十年,经济依赖、亲友压力、孩子的反对、以及内心的羞耻感,让她无力做出改变。很多女性不是不想离开,而是根本没有准备好“成为自己”的基础:没有经济缓冲、没有社会支持、没有自我认同。这是结构性的难题,也是情感上的枯竭。
电影的价值,在于它给了一个可见的出口和一个被许多人共鸣的名字。有人说电影拍得保守了,也有人说演员的台词像极了自己家里的父亲,这种争议本身就说明了它戳中了社会的痛点。文化作品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把钥匙,但钥匙跟房门之间,仍然需要现实的阶梯去搭建。
如果你也觉得“想走但不敢”,我想给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先从小事情试验自我感受,哪怕是独自睡一晚旅馆;先攒一份三个月生活费,哪怕是每月省一点;学会和可信任的朋友、邻居建立应急联络;尝试心理咨询,去把那些被习以为常的羞耻和内疚说出来;学会设立边界,从一句“不行”开始练习。不是鼓励冲动离开,而是要让“能离开”成为一种可选项,而不是绝无可能的幻想。反正我是觉得,哪怕是短暂的独处,也能把你记忆中那个“自己”找回来一点点。
我喜欢伍尔夫那句话: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电影里的李红和现实里的苏敏提醒我们,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开始,哪怕只是一段属于自己的旅程。对于很多人来说,出走不一定意味着断裂,而可能是一次重新上路的准备。
你看完这部电影或听到这样的故事时,最触动你的是什么?有没有一段你曾经想逃离却又不得不留下的经历,愿意说出来吗?我很想听你的故事。
资料来源:现实事件参考豆瓣与媒体报道;影片《出走的决心》 导演:尹丽川 主演:咏梅、姜武、吴倩、张本煜、马苏 上映:2024 豆瓣评分:8.9,片源平台:腾讯、哔哩哔哩、芒果TV
来源:博学清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