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芬德拉》把“免费全集”按钮一按,24小时里就把长剧观众吸走三成,红果后台数据曲线陡得能当滑梯。
10亿播放不是奇迹,是算盘打得太响。
《盛夏芬德拉》把“免费全集”按钮一按,24小时里就把长剧观众吸走三成,红果后台数据曲线陡得能当滑梯。
平台要的就是这股冲劲:先让票价归零,再把广告位提价三倍,流量漏斗底部全是品牌排队送钱。
算盘珠响完,刘萧旭微博粉丝涨200万,报价翻三倍,品牌方抢着签季度约,因为平台已经用10亿播放帮他们验过货——粉丝是真金白银的活人,不是机器刷出来的僵尸。
有人说是演员撞大运,我看是平台提前写好剧本。
红果5亿“电影化”扶持计划早就在抽屉里,只是缺一个能打的样板。
挑中《盛夏芬德拉》原因很简单:剧组肯把拍长剧的钱砸在竖屏里,一束芬德拉白玫瑰打光就烧掉两万,镜头里花瓣的脉络都看得清。
平台要的就是这种“烧钱可见”的诚意,好拿去给广告商讲故事——你看,短剧也能拍出电影毛孔,品牌贴上去不掉价。
观众吃这一套,是因为受够了“霸总掐腰”的工业糖精。
周晟安把西装袖扣改成静音磁扣,怕关门声吵到女主睡觉,一条弹幕飘过“这扣淘宝同款已售3万件”。
平台数据组马上把“情绪稳定型男主”标签推给优酷腾讯,70%的新立项剧本立刻改人设,生怕晚一步观众就跑路。
谁掌握标签,谁就掌握遥控器,红果用10亿播放给行业划了新及格线:以后男主不拿游标卡尺量玫瑰杆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霸总。
5亿资金池子一公布,横店竖屏剧组当天就多出四十个“细节控”项目,道具间里游标卡尺、分贝仪、色温计被借到断货。
制片主任私下吐槽:“以前拍短剧带一把折叠椅就行,现在得带半个实验室。”话虽硬,身体诚实,因为平台把奖金直接跟“电影级镜头”挂钩,一条能放进影院预告片的竖屏素材,补贴当场到账50万。
没人跟钱过不去,于是短剧片场出现奇观:导演蹲在地上用测光表量手机屏幕,生怕高光过曝被平台评审打回。
观众被宠坏只需要一个周末。
10亿播放后,红果后台收到三万条“下一部在哪”的催更私信。
运营组把私信截图甩在工作群:看见没,免费也能制造饥饿。
于是预约按钮提前上线,点一下就能锁档期,数据组实时回传“想看”人数,广告商根据数字提前占位,CPM价格比长剧头部还高。
平台不花一分钱做内容,只用按钮就把用户时间切成碎片,再卖给品牌,空手套白狼还能套出高溢价。
演员这边更直接。
刘萧旭过去在横店漂了七年,片酬按天算,一天三千,现在品牌方把整年代言费打进来,直接让他跳过“流量爬坡”阶段。
团队给他接的下一个角色还是“细节控”,因为市场只认这个标签。
艺人总监在饭局上明说:咱们不是演戏,是给人设续命,观众就爱看西装口袋里放一把0.5毫米自动铅笔,你换圆珠笔他们就取关。
演员成了标签的囚徒,却甘之如饴,因为标签背后是真金白银。
行业大会把这场胜利写成PPT标题:短剧电影化。
翻译过来就是“用长剧成本拍竖屏,再用免费模式把钱赚回来”。
逻辑听着像魔术,其实账算得比谁都精:电影级光影换来品牌溢价,免费全集换来用户规模,人设标签换来复购率,三道杠杆一起撬,10亿播放只是杠杆支点。
接下来半年,如果哪部短剧男主不量玫瑰、不测分贝,弹幕就会飘过去:退群吧,你不配叫霸总。
观众以为自己逃过了套路,其实只是走进更精致的套路。
以后短剧男主不拿游标卡尺,你还看吗?
来源:小黑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