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为是援军来了,以为是希望燃起来了——可那火,根本不是人点的。
你刷到《归队》那场火把戏的时候,是不是也心里一热?
以为是援军来了,以为是希望燃起来了——可那火,根本不是人点的。
9月12号,一个实习生在B站发了个杀青后整理道具的vlog,镜头晃过一块没人要的白板,红笔圈了十一个名字,大阔枝、彩凤、嘎牙子、高云虎……底下一行小字:“11月3日,松林镇,无幸存”。
视频二十分钟就没了,可有人录了屏。
没人出面否认,只说“道具组搞错了”。
可谁家道具组,会把死亡名单当背景板,还写得那么齐整?
三天后,黑龙江档案馆突然放出一份1940年的旧文件,薄薄一页纸,字字像刀。
关东宪兵队的月报写着:“松林峪,312户,除18名密探外,全部集火处理。”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
你再回看剧里那场火——火把从村口一路烧到祠堂,不是谁举着来救人的,是日军的火线,一寸寸把活人烧成灰的路线图。
最狠的,是那个演彩凤的女演员,中秋夜直播,有人问:“第二季是不是有彩蛋?”她没笑,也没躲,直接摇头:“我演完最后一场,问导演,‘彩凤还有戏吗?’他说:‘火把之后,她就不会再说话了。’”那天拍完,导演让俩演员盯着火光,把眼睛里的光,一寸寸拍灭。
三条,一条过,没重来,没补拍。
不是演不出来,是根本不需要演活。
你记得那个婴儿吗?
被兰花儿推上浮冰,水里漂着,镜头一晃,再没出现。
道具清单里写着:“婴儿状态:失踪,-40℃,24小时,无生还率。”没人说破,但所有人都懂了——那不是悬念,是判决书。
田父推着车回家,门一开,屋里没人,只有灶台凉着。
兰母拎着饭盒往回走,脚印在雪地里,走着走着,就断了。
你以为是留白,是克制,是艺术。
其实,是编剧早就把他们的名字,写进了档案馆的死亡统计表里。
你还在等反转?
等奇迹?
等下一个镜头里,有人拍拍肩说“我们还活着”?
别等了。
那场火,烧的不是房子,是观众心里最后一点侥幸。
演员没演完的戏,不是没拍,是根本没打算让你看见结局。
他们没死在镜头里,但他们,早就死在了历史里。
来源:爱追剧的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