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我下跪道歉,否则让你从地球上消失!”“10亿不够?那就100亿!”……如今打开短视频平台,各种“霸总”“豪门”类微短剧随处可见。
“给我下跪道歉,否则让你从地球上消失!”“10亿不够?那就100亿!”……如今打开短视频平台,各种“霸总”“豪门”类微短剧随处可见。
9月25日,广电总局副局长韩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不断细化管理,对微短剧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等及时纠偏。
虽然广受诟病,但由于剧情紧凑、爽点密集,短剧正成为许多人新的“电子榨菜”。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已接近7亿,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去年的500亿元。
今年3月,一部还原川渝风貌的年代短剧《家里家外》刷屏朋友圈,上线红果平台不到12小时就冲上了微博、抖音热搜,全网话题量超1亿。凭借其精彩剧情和精良制作,收获观众高度评价。
9月20日,都市情感短剧《盛夏芬德拉》同样在红果上线,4天播放量破10亿,创下平台纪录。
这两部剧既有流量又有格调,既好看又有内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短剧“三俗”(用浮夸人设博眼球,用低智剧情赚流量,靠狗血冲突制造“爽感”)的印象。
现象级短剧让原本火热的短剧市场更加繁荣,越来越多人入坑,一些问题也悄然滋生。截至今年9月26日,消费保平台共受理短剧相关投诉615件,累计涉诉金额164万元,解决率仅为25.85%。
免费才是最贵的
虚假广告收割观众
据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短剧行业的投诉问题分布呈现集中化,核心矛盾突出。具体来看,虚假宣传以22.78%的占比位居榜首,成为最受消费者诟病的问题;退款纠纷占比21.56%,紧随其后。
广东的陈先生近日在消费保发起投诉,称在抖音平台上看视频被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我在抖音刷剧时跳出一则广告,说可以走路提现攒钱,点进去后不小心花费197.6元购买了其短剧会员,并且支付后并未看到购买会员的记录。”
陈先生认为这属于欺骗消费者行为,“希望有关部门重视,网络上已经出现很多类似情况了,受害的都是老年群体!”
从陈先生上传的截图来看,所谓“年会员”还需关注公号才有机会领取,对上了年纪的用户来说,分辨和操作都不容易。
短剧的低门槛特性,恰恰满足了老年人的文化消费需求。一些商家借用其流量和平台背书,投放虚假广告套路消费者。
哈尔滨的刘女士也遇到了相同问题。
针对微短剧行业充值、广告投放乱象,播放平台应该强化告知义务,严格准入机制,还要积极研发老年人付费模式,解决数字弱势群体冲动消费难题。
还有一些网友,被短剧行业的流量和繁荣的市场所迷惑,经过别有用心的商家诱导消费,遭“俄罗斯套娃”式收割。
2025年9月22日,山东烟台的孙先生在消费保平台投诉,“我于2025年8月28日在快手直播间买的19.9元短剧课程,在听课间29和30日又买了一级授权3300元,当时说一个月挣不到钱,就全额退款,现在都联系不到商家。”
不法分子以“短剧推广”为名售卖剪辑教学网课,声称有老师免费带、收入可观等,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群内会有所谓的“老师”教大家一些无关紧要的干货,营造出专业可靠的假象。
实际上,培训课程内容空洞,甚至直接搬运网上的免费教程。当你想要开始接单赚钱时,骗子就会要你继续缴纳几千元的短剧版权费,否则无法接单赚钱。
抖音高居榜首
中老年用户超三成
在短剧平台投诉处理方面,抖音以30.73%的投诉占比位居榜首,微信投诉量排第二,占比13.98%;红果投诉量排第三,占比9.27%。咪咕虽然投诉占比(3.74%)相对较低,解决率却有86.9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注:通常入驻消费保平台的企业对投诉响应更积极,因此解决率也更高。
从涉诉资金看,主要集中在200元以内,占比为58.05%。
投诉用户中女性占比高达59.09%,男性占比为40.91%;45岁以上的用户(31.82%)超三成。
根据地域数据显示,成都市和北京市的用户投诉量并列第一,占比均为4.25%;广州市(3.67%)位居第二,武汉市(3.01%)位居第三。
【声明: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消费保平台,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不代表其他平台或企业总体投诉解决情况。】
文 | 子不语
编辑 | 得鹿
数据支持 | 问燕微
来源:消费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