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慢叙事、生活流见长的年代剧,可以是快节奏、强冲突的“爽剧”吗?剧集《足迹》尝试给出肯定回答。表演娴熟的男女主角、精良的服化道、明快利落的节奏、事业爱情两手抓的“上头”剧情……这些时下流行的要素,使《足迹》成为一匹闯入年代长剧赛道的黑马,也由此引发关注和讨论。
以慢叙事、生活流见长的年代剧,可以是快节奏、强冲突的“爽剧”吗?剧集《足迹》尝试给出肯定回答。表演娴熟的男女主角、精良的服化道、明快利落的节奏、事业爱情两手抓的“上头”剧情……这些时下流行的要素,使《足迹》成为一匹闯入年代长剧赛道的黑马,也由此引发关注和讨论。
《足迹》看似是一部长篇连续剧,实际上由3部情节相关的“短剧”构成。10集一个剧情单元,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大背景下,讲述程敖、林斯允(30年代),文朴、易弋(50年代),向北川、叶希宁(90年代)3对情侣的故事。一座上海老洋房,留下他们在此生活的足迹,见证了历史风云,也是串联剧情的纽带。单元剧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抓住故事发展关键节点,压缩剧情水分,制造时有“燃点”、起伏不断的效果。
“爽剧”的表现方式,并不意味肤浅的思想内涵。《足迹》保留了年代剧一贯的严肃主题,并以爱国情怀为情感基调。不同单元中,爱国救亡的沉痛、改天换地的激情、改革创业的决心相交织,也折射出中华民族20世纪的艰辛“足迹”。几位男女主角是一代代有志青年的缩影,他们出身不同、性格各异,也并不完美,但都以强大的意志和勇气创造着美好生活。“爽感”会随着剧集完结而消退,但社交平台上热情洋溢的观后感,说明这份信念留在了一部分观众的心底。
这几年,面对微短剧争夺观众注意力的汹涌攻势,长剧创作篇幅缩短、节奏加快、“爽感”增强是大势所趋。对此,有人担心长剧邯郸学步,盲目迎合观众口味,变得浅表化、低俗化,失去应有的厚重之感,甚至丧失表现宏大主题的能力。《足迹》一定程度上说明,融合微短剧特色的严肃主题长剧并没有失去市场,观众依然期待具有爱国情怀和审美品位的作品。而真正为观众所拒绝的,是空洞的说教、“降智”的剧情和粗糙的制作水平。躬身而行,切实提高长剧创作质量,将宏大主题写成充满“人味儿”又酣畅淋漓的故事,值得创作者为之努力。
当然,作为一次拥抱短剧浪潮的尝试,《足迹》缺点也很明显。要素偏多、平均用力、主题表达有些单薄,这恐怕跟3个单元人物缺乏深度内在联系有关,观众难以抓住一条追踪剧情的人物主线。而长剧汲取短剧特色,既保持深度又不失“爽感”,也将成为影视行业迭代升级的点点足迹。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