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红星新闻商榷,《赴山海》是高开低走吗?终评一定要看全剧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30 09:24 2

摘要:红星新闻在9月28日发布了一篇所谓的“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文章,叫《“高开低走”:顶流单扛一部剧的时代过去了》。我为什么说这是一篇“所谓的评论员文章呢”?因为这个评论员的名字叫“从易”。在严肃剧评工作者看来,连个真名实姓都没有,意味着不敢为自己的剧评

红星新闻在9月28日发布了一篇所谓的“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文章,叫《“高开低走”:顶流单扛一部剧的时代过去了》。我为什么说这是一篇“所谓的评论员文章呢”?因为这个评论员的名字叫“从易”。在严肃剧评工作者看来,连个真名实姓都没有,意味着不敢为自己的剧评文章负责,因此,就缺乏剧评的相应价值了。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也会写一些“不要脸”的影视剧评论分析,都是应某些纸媒的要求。这个时候,我也会搞一个“从难”之类的笔名,遮盖自己的脸面罢了。而但凡是我署名“马庆云”的文章,都是秉持文章千古事原则的,为自己负责,也为影视剧评论分析的具体内容负责。在我这里,丢人现眼昧良心的内容,我才不敢署真名。

继而,我们来看看红星新闻发布的这篇剧评分析,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实,它发布第一天,我就看到了,系统平台这东西,知道我可能反驳它,所以,早早就推荐过来了。我当时看完了之后呵呵一笑,这东西,不值一驳啊。奈何,很多剧迷又把这不值一驳的东西反复发给我,让我说一句。那我就和这篇文章的作者(它可能就没个作者为其负责,不然,为何连个爹妈起的名字都不敢署)商榷一下。

先商榷“高开低走”。

但凡上过初中,即便是初三就肄业了,也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既然红星新闻这边的特约评论员提出了“高开低走”的论点,就需要通过扎实的论据材料,实现对于这个论点的论证。那么,我们来看看,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的论据材料是什么吧。它说:

该剧播出前备受期待,一经播出便“高开”,甚至被视为“新武侠爆款候选”。

这是这篇文章对于“高开”的唯一论据内容。然而,当我们认真分析这句话语的时候,会发现这位评论员连基础概念都混淆了。首先,该剧播出前备受期待的论据材料呢?全凭一张嘴,上下胡咧咧吗?该剧备受期待这个论点,不好找论据材料,但是,该剧还没有播出,就被各种黑热搜轰炸,被各种诋毁,被上线耽搁,倒是可以找出太多的论据材料。

其次,甚至被视为“新武侠爆款候选”这一句,属于典型的初二肄业生说法了。写议论文,最需要的便是引用有出处。我在各大检索平台对“新武侠爆款候选”这几个字进行检索,试图找出电视剧《赴山海》刚开播之后,谁提出了这个观点。奈何,我检索的全部平台,都把这几个字指向了红星新闻。只基于平台检索内容来讲,“新武侠爆款候选”这几个字,竟然是红星新闻在《赴山海》点映大结局的时候提出的,并且提出这几个字,竟然是为了自己的错误立论“高开低走”服务。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扣个大帽子,然后使劲讽刺它——红星新闻的特约评论员搞出来的“新武侠爆款候选”,难道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吗?当然,我依旧希望红星新闻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电视剧《赴山海》上线之前,或者刚刚上线之后,谁说了“新武侠爆款候选”这几个字?引用必须有出处,不能自己造论据材料,这是初二都已经教过的常识,也是议论文创作的道德底线。

基于以上这些,我提出一个个人观察到的现象。这部《赴山海》不是高开,而是低开。我观察到,这部电视剧曾经一度争取到了五月份的档期,喜欢成毅的网友们甚至于搞了百城宣传活动,那些地推,都是真金白银的宣传。然而,因为互联网上可以查证的原因,这部电视剧的档期被一度耽搁,到了9月11日,才终于上线。而且是低调上线,没啥宣传,全靠主演的粉丝们在那里帮助发声。宣传营销存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状态。五月份的宣传效力,到了九月份,早就耗尽了。在这种局面之下,《赴山海》更像是低开。

我们再来看看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所谓的“低走”的论据材料。好像它的这一句算是对于“低走”的论据和论证:

然而,随着剧情推进,《赴山海》却因武打粗糙、侠义稀释、创新失效而遭到网友群嘲,口碑与热度双重下滑。

首先,“网友群嘲”是立不住的。只要我们略微认真一些,去阅读这些所谓的嘲笑,就会发现,其背后的“粉丝属性”非常明确。不知道剧作方是否在整理和保全证据,对于这些“网友”进行法律层面上的追诉。作为媒体,作为严肃的剧评工作者,面对所谓的“群嘲”,一定要严肃对待,一定要正本溯源,不能被假象蒙蔽——更不能让自己也成为“施暴者”。

武打粗糙、侠义稀释和创新失效的说法,也并不成立。因为红星新闻这篇评论文章对这几个论点也进行了论证,所以,我么稍后反驳。

其次,“口碑与热度双重下滑”,属于典型的空口白牙不看真实数据了。口碑这东西,没有具体的可以参照的对象。但是,热度可是有的。《赴山海》从上线到点映直通大结局,各大平台的热度值都是第一。但凡这个时间段的热度到了第二,也算下滑。然而,并没有。猫眼专业版甚至于给这部电视剧开出了19项荣誉成绩,都是冠军荣誉成绩啊。这是公开可查的。

在连续19项(稍后估计还会产生更多)冠军荣誉成绩面前,红星新闻说这部电视剧的热度下滑,显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当然,不排除红星新闻的特约评论员就不懂热度,不知道去何处查询热度数值。如果真的不懂,那真心不配当什么特约评论员。

基于热度数字和有效播放数字等等来讲,我认为,这部《赴山海》是开播之后连续高走。剧作开播之前,被黑水泼来,造成档期延误,观众第一观感不佳等等,但是,电视剧悄然上线之后,随着更多引人入胜剧情的放出,电视剧开始靠自身质量说话了,播放数字越来越高,各大平台的热度也水涨船高,甚至于剧作的广告招商也越来越好——全程有广告啊,而且中途还加广了。这属于典型的高走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和红星新闻截然相对的结论,《赴山海》低开高走。

此外,在论证《赴山海》武打粗糙这个论点上,红星新闻也以偏概全,甚至于用了错误的论调。它说《赴山海》“滥用慢镜头”。这属于典型的外行话。在影视剧拍摄当中,武打动作设计,是讲求节奏感的,有快的,就有慢的,我们不能只捡着慢的就来恶意批评,而是应该看具体的武打节奏是否合理。简单讲,快动作,是负责爽感的,慢动作,是负责细节的,两者缺一不可。但凡明白这个常识,都不会认为有慢动作就是武打粗糙了。相反,这部电视剧不仅武打不粗糙,而且是可以成为以后武侠剧的武打动作标杆的。

在论证“侠义稀释、创新失效”这个红星新闻的立论观点上,其特约评论员似乎也论证无力,它(不知道男女,只能用它来指代了)嚷嚷了半天侠义,却最终不敢正视《赴山海》当中的“江湖最终是以义聚”、“大侠即便是复仇也要坚守道义”、“保护吴将军,共御外敌”等真正的侠之大者的精气神内容。

红星新闻的特约评论员说这部电视剧穿书设定“创新失效”,却缺乏对于这个论点的论证。失效的表现是什么?反映到何处了?既然立论,就得认真证明啊。这位特约评论员善于搞大噱头的立论,却搞不出有效且细致的论证来。

我认为,《赴山海》穿书设定,创新不仅没有失效,反倒是开了武侠影视剧的新局面。须知,在《神州奇侠》这部武侠小说当中,江湖武林最终营救岳飞将军失败,在暗淡与悲凉当中收场。如果只是把《神州奇侠》影视化,那依旧是这个结局,这个让很多江湖儿女意难平的结局。反观《赴山海》,用穿书的方式,虚实结合,最终实现的是营救吴将军成功,共御外敌,迎来了五十年的和平。这是用最为当下的叙事技法,来赢取一个“家国天下都和平”的结局,这难道不是大家都期待的吗?难道红星新闻编辑部的老师们不期待?

在红星新闻的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当中,立论的、扯大旗的、扣大帽子的论点不少,但因为论点的错误,总是出现论据材料的匮乏,论证过程的逻辑与概念偷换等等。基于这种现象,我提出个人观点:对一部电视剧进行终评,一定要基于观看全剧的最大前提之下,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然,就容易像“从易”这样,露怯到了可笑的地步。(文/马庆云)

来源:马庆云的光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