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看剧里那个安比槐,没人见过他,却能毁了安陵容。说实话,有点巧合,你不会觉得怪吗?!不管怎么说,人没出现,祸事却落在女儿头上。关键是,这种父亲,咱魏晋南北朝也有,宋朝也不缺,清宫尤甚。康熙朝就真发生过一件,比安比槐还狠的,正主不是演的,是活生生记在内务府档案里
看看剧里那个安比槐,没人见过他,却能毁了安陵容。说实话,有点巧合,你不会觉得怪吗?!不管怎么说,人没出现,祸事却落在女儿头上。关键是,这种父亲,咱魏晋南北朝也有,宋朝也不缺,清宫尤甚。康熙朝就真发生过一件,比安比槐还狠的,正主不是演的,是活生生记在内务府档案里的。徐常在和她的父母,他们,这故事里都不算好人。但究竟谁错了,谁又有可怜处?事情说起来,大部分都不顺,偏偏让人停不下来。
有些人没选择,徐常在也是。她家姓徐,父亲徐金鼎,名是听起来挺响的,做事却一路偏。把女儿送进宫,就是想沾光捞钱。徐常在参加选秀,本身官女子出身,进宫第一天就住延禧宫。延禧宫小时候烧过几次,又穷又冷清,宫女们也都觉得晦气。住在那儿,按理没什么好果子。可徐常在没服输,她琢磨出了法子,让康熙注意到自己,具体怎么做到的,宫里没记清。有人说是寄信,有人说是“投其所好”。总之很快被封了答应,再升常在。宫里悬疑多,徐常在升迁也像谜一样没人能说准。
康熙对她还算有几分意思。那年远征准噶尔,还特意写信回来,提醒惠妃:“别忘了给徐常在做新衣!”这信现在还躺在史档里。恩宠都是一阵风,来得快去得更快。过了几月,新人又入宫,徐常在被扔到一边,再没什么动静。延禧宫的冬天,刮风,大殿冷得像冰窖。没炭火没肉吃,宫女都知道她日子苦。失宠后,炭火月例都扣得一干二净。有时候,她连袜子都不齐,说是宫妃,其实连下人伙食都赶不上。
更扎心的是她那对爹妈。徐金鼎夫妻,气派是比安比槐大多了,黑心得也更透彻。女儿得宠时,朝廷赏赐的月例银子,各种礼物,全都被父母取走,嘴巴没停过。你说要是偶尔,也许还能理解。这家人连续剧一样,女儿一有钱就要,一没钱就逼她再想办法。就算女儿没钱,他们还要强迫宫女偷东西,内务府那点小银两,也不放过。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话用在徐金鼎身上,有点太贴切了吧?到底有多少人知道呢?
安陵容的父亲还算有基本底线,未必如此无理。徐金鼎就不是,他看着女儿生活困苦,只想着再薅一把。这些事太夸张了,按照《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康熙最终是听说了徐常在之死才彻底发怒。其实,这么多年,宫里的冤屈死太多,徐常在不过是冰山一角。
那一天宫里风声紧,听说延禧宫失宠的常在突然去世,康熙得信后命令御前大臣马斯喀、太监梁九功、王义成联合调查。细节很难拼清,有人说半夜夹棍,有人说拶指逼供。酷刑下,徐金鼎夫妇很快招了,说是逼女儿偷窃银两、衣物,实情终于浮出来。康熙怒不可遏,亲下旨意:“抄家,要抄干净,一个碎银也不许留!”这种处理,以前不多见。被抄家的东西清点后,全部用来给徐常在办丧事,不许流入宫中他人手里。算不上善终,但也不会白白冤枉。
康熙这步算盘,打得挺狠,连徐家都被剥个精光。一些宫里老人说,这才是帝王心狠手辣的时候。但也有人觉得,即便惩治了徐金鼎夫妇,又怎么样?宫里有多少像徐常在一样的女子?谁算过呢?冤枉事,真说起来,盯着这卷《内务府奏销档》,光是延禧宫三十年记载就出了不少苦主,不止她一个。没有统计,没人遗忘。这才是让人心堵的地方。你说徐常在完全无辜,确实也没办法证明。她用过手段,也有争宠的心思,不能算一味善良。
父母的贪婪,家族利益,还有帝王间断的关注,每层都在压着她。徐金鼎的贪心不需要复杂分析,他就是在榨女儿,换自己得利。有朋友说,这种父母根本就进不了现代社会。不过看现在,谁敢说没有同款剧本?经济压力下,还有多少人把孩子当自己的“提款机”?有些故事更迭很久,根本没变过。数据不骗你,延禧宫后妃里近四分之一出身低微,宫里冷宫女子,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官方也只记载死亡数字,没人管生活细节。
徐常在身上的悲剧,有人在微博热搜扒了无数次,换汤不换药。冷宫的现实,比电视剧还要残酷。实操案列不少,最近B站有up主专门整理康熙朝后宫财务分配统计表,货真价实的内务府月例数据,把徐常在和同级后妃放在一起看,比对月例银,发现失宠后三个月就断供。用权威数据说话,确实令人心寒。
徐金鼎和妻子最后什么下场?有人说早死,有人说流放。其实查记载,只写到净身出户,后续没人再提。也许他们熬过了,也许没过。但徐常在的死,算是留下问号。最难堪的是,看起来极端,其实很普遍。这种父母,不只康熙朝才有,后面乾隆、嘉庆、道光朝都有类似档案。延禧宫依然存在,清宫断断续续到民国才废。角落里只剩那些没人记住的身影。你说徐金鼎夫妻无药可救,但又怎么证明真的坏透了?说不定有一次他们也犹豫过,谁没想过女儿活下去?
细节有歧义,情绪无法归因。徐常在死之前,曾向身边宫女哭诉过:“父母的东西要不完,我已经没有力气。”有时候看这些话,觉得她未必不是自愿。人活着,总是有挣扎。亲情和利益,很难明确切断。抄家,酷刑,办道场,各种仪式感,最后还是让人忽略了她本人到底在想什么。
你说故事到这儿,应该有结论吧。但其实没有,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缝隙,没人能填。每代都有贪婪父母,也有无辜孩子,被扯进大殿深处,一个个消失。徐常在的结局,是被父母吸尽最后一口气。有时候,感觉现代社会也没多好。
有些事,就算有死有活,也没多少意义。百年后,那座宫殿还是风声萧瑟。不管你站在哪一边,故事都说不完。
这就是徐金鼎和安比槐,比起来谁更狠不太好说。**有些事不是谁对谁错,遇上的无解,才是真实。**
来源:小王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