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录音带风波,撕开的口子,可不止是剧组那点事儿摘要:“王家卫把编剧逼到抑郁”——热搜刚爆那会儿,很多人以为又是饭圈吵架,点进去才发现,这回是真刀真枪抢名字。
“王家卫把编剧逼到抑郁”——热搜刚爆那会儿,很多人以为又是饭圈吵架,点进去才发现,这回是真刀真枪抢名字。
程骏年甩出的录音里,王家卫慢悠悠一句“阿宝不能长大,长大就不性感了”,底下程骏年嗓子都劈了:“那人物弧光呢?
”对面只回俩字:“剪掉。
”就这一刀,剪掉了程骏年三年,也剪掉了他署名的位置。
更离谱的是合同。2017年签的时候白纸黑字写着“编剧”,2019年杀青,片头字幕滑到“前期策划”——四个小字,字号比道具表还小。
程骏年去理论,剧组甩出补充条款:最终署名“视贡献度调整”。
翻译成人话就是:导演说你有你就有,说你没有你连“谢谢参与”都捞不着。78%的同行都吃过同款哑巴亏,只不过这回苦主把病历也晒出来了:中度抑郁,药物副作用手抖到握不住笔。
行业里早就有一套暗语:大导演项目里,“文学策划”等于“背锅侠”,“剧本顾问”等于“擦屁股”,“总编剧”前面只要再加一个“总”字,基本就是挂名吉祥物。
真干活的躲在机房通宵改本,第二天一早发现人物被砍、台词被换,连角色名都从“小江苏”变成“阿宝”。
想维权?
可以,先证明“这行字是我写的”。
可电脑里的迭代文件夹,剧组一句“素材保密”就能全锁进保险柜,留给你的是微信里被撤回的红包和已读不回的“嗯”。
现在好了,区块链来了。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刚上线的“云端存证”,每敲一行字就盖一个时间戳,谁删了哪句、谁加了哪段,链上记得比小学班长还清楚。
韩国那边更绝,《鱿鱼游戏》编剧当年差点被挤成“助理”,一怒之下把Netflix告到洛杉矶,最后平台认怂:以后亚洲项目,原始创意和改编创作必须分栏写,谁怀胎十月、谁剖腹产,一眼看清。
消息传回国内,横店那边正在内测的“AI贡献度”系统,连你在剧本里写了几个叹号都能算权重,据说试点第一枪就是王家卫的新剧——天道好轮回,算法饶过谁。
可技术再牛,也救不了不会吵架的老实人。
程骏年们真正需要的,是有人把“署名权”翻译成“钱”。
美国CAA给编剧买的“责任险”,条款简单粗暴:只要最后没挂名,保险公司按合同价三倍赔,剧组立马老实。
上海文交所更野,直接想把剧本当期货:创意阶段就挂牌,每改一版自动涨跌幅,真·字字千金。
说人话:以后不是导演赏你名字,是你手里那几页纸成了硬通货,谁砍你戏份等于砸盘,得先问问资本答不答应。
当然,也有人觉得小题大做——“观众只看剧,谁看字幕?
”别忘了,当年《甄嬛传》流潋紫被踢出署名,六年后原著粉还在微博打卡“拒看cut版”。
名字这玩意儿,对观众是像素,对作者却是命。
程骏年在采访里说到一件事:杀青那天他偷偷溜进放映间,灯一灭,片头滑过“前期策划”四个字,他旁边的小姑娘问男朋友:“前期策划是啥?
”男朋友嚼着爆米花:“大概管盒饭的。
”那一刻,他说自己突然不想吃药了,“就想活着,把名字挣回来。
”
现在录音曝光、区块链上线、洋工会撑腰,看起来风向变了。
但别忘了,62%的署名纠纷都发生在“大导演项目”里,而“大导演”三个字本身就是个滤镜。
王家卫至今没出声,只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旧时代列车的黑白照片,配文“一路向前”。
有人解读是道歉,有人说是挑衅,要我说——甭管滤镜多厚,下一站就该到站检票了。
毕竟,算法不会晕火车,区块链也不会看墨镜。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