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演“刘备”,孙彦军和于和伟放一起看,才懂演技比颜值更重要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9 09:30 1

摘要:同样演刘备,孙彦军凭一个“摔阿斗”的哭戏封神,至今没人能复刻;

文|轻岛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同样演刘备,孙彦军凭一个“摔阿斗”的哭戏封神,至今没人能复刻

于和伟却因“携民渡江像收拢人心”,被观众争论了至今

一个被赞“吃透了仁君魂”,一个被说“演成了职场老板”;

明明是同一本《三国演义》里的角色,为啥两人的演绎能差出“两个刘备”?

是剧本偏心,还是演技里藏着观众没看透的玄机?

作为最早的一部《三国演义》,94版无论场面调度,还是演员表现,都堪称经典。

尤其是其中不同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以及贴合程度拉满的台词风格,都让其直至现在,仍受观众喜爱。

而在一众英雄豪杰之中,刘备作为绝对的主角之一,无论是影视还是历史,其地位都相当重要。

这也给出演“刘备”的孙彦军老师,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身为一名老演员,孙彦军在拍摄《三国演义》之前,就有过多部作品。

在《刺杀汪精卫》《兵临城下》等多部作品中,都有过杰出表现。

可作为一名演员,他此前接触最多的是近现代角色。

从身份到年代的不同,让他很难第一时间,就融入到角色之中。

为了更好的塑造刘备这一人物,孙彦军可谓下尽了苦功。

不仅跟着演员培训班,仔细学习着刘备的人物传记、仪态礼节;

更是在家中,也没放下对角色的钻研。

从简单的说话,到复杂的人物心理揣摩,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四方步”,他都要练习好久。

长时间的练习,让他一度成为了“刘备本备”。

事实证明,孙彦军的这番苦心孤诣,成就了最经典的刘备。

初识关、张时,他演出了一腔热血无处施展的无奈;

败退江夏后,他描绘了个“以人为本”仁德之主;

关羽败军麦城后,他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历史上那个“为兄弟舍家业”的昭烈皇帝!

即便是英雄迟暮,孙彦军也将刘备的“仁厚”贯彻到底。

当年电视机里,他不加任何技巧,那由内而外的真诚相托、殷殷期盼。

不止感动了当年的丞相,更感动了无数观众。

这份从始至终对人物的不懈刻画,是94版《三国》中,刘备这一角色鲜活的原因。

人们经过孙彦军的刻画,彻底记住了那个死去千年的“昭烈皇帝”。

而他的这番卓越表现,却与后来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94版《三国演艺》是“慢工出细活”,尽可能让历史人物“活过来”;

那《新三国》无论是宏大场面,还是微小角色,都不足以体现一段“恢弘的历史”。

更关键的是,相较于数年而成的94版《三国》,新《三国》的节奏突出一个“仓促”。

这份仓促,也着实让于和伟的“刘备”落了下风。

在94版《三国》,刘备这一角色给人的关键印象是“成长”。

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摇身一变成为了“关中王”“季汉皇帝”,到最后一场豪赌输光家产,托孤白帝城;

孙彦军在这其中,清晰的描绘了一个有志青年,从成长到成熟的改变;

也描绘了“刘备”这一人物,贯彻一生的“仁义当先”。

但在于和伟这里,刘备的这种“打怪升级”的成长却全然消失不见。

从“初露面”起,他就已然演出了中年刘备的感觉。

那古井不波的表情,以及和关、张搭戏时候的氛围,全然感觉不到有志青年的“锐气”。

而当刘备人至中年,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心性的成长与不变的仁德应成为描绘的关键。

可在于和伟的演绎下,变得不是心智,而是仁德。

他刻画的刘备,此时就像一个“公司蛋糕做大的老板”。

一边猜忌手下,一边贪图享乐。

尤其是他当着赵云喊出的那句“接着奏乐,接着舞。”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君主。

这份表现上的差距,除了是演员自身演技的问题,也与剧组的工作节奏、前期准备有关。

而在人物塑造上,于和伟选择了一条“别样的路”。

他没有去描绘下力气,去描绘刘备“仁德”的一面;

反而是对其“务实”“帝王心术”大加刻画。

尤其是同样在“白帝城托孤”的片段中。

于和伟和孙彦军呈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昭烈皇帝”。

一个是“人之将死,真心相托,大胆授权”的古今君臣典范;

一个是“如有不对,摔杯为号,诛杀孔明”的猜忌印痕皇帝。

这番差异表达,让无数观众对于和伟版“刘备”好感尽失!

当然,这份“迥异”的表达,也正是《新三国》的基调。

与94版《三国》还原原著人物塑造不同;

《新三国》主打一个“去脸谱化”表演。

只是在演员演技的不足下,这份“去脸谱”后的真实,完全没有呈现。

反倒让那些复杂的历史人物,成为了单一符号的总结。

曹操没有了英雄气概,变成了“曹氏盖饭”的小丑。

袁绍没有了四世三公,却凸显“优柔寡断”的个性。

就连“仁德代表”汉昭烈帝刘备,也成了没什么内涵的“纸片角色”。

94版《三国》中,那“七分爱民,三分为名”的携民渡江;

在于和伟的表演下,成为了单纯的“收拢人心”。

这番走偏的基调,也成为《新三国》演员,尤其是于和伟版“刘备”,备受批评的原因之一。

结语

无论是孙彦军的“仁德之君”,还是于和伟的“权谋雄主”;

他们对同一角色的描绘差异,既有剧本本身的原因,更有自身演技的因素。

这“新老演员”的差距,也体现了在演艺圈内,演技永远是实力的第一关键。

未来的某天,或许《三国》的故事会再次被搬上舞台。

到时那个曾饱受争议的“刘玄德”,又将以何种面目出场?

我们拭目以待。

部分参考资料

南方Plus:《三国演义》刘备扮演者孙彦军:高等职业教育关键在“职业”二字

搜狐娱乐:《三国》收视创纪录 撬动卫视新格局

百度百科

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