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侠剧《赴山海》剧情发展到第38集时,全剧最美的白月光萧雪鱼,在被萧开雁强迫成婚时,给萧开雁下了药,想趁萧开雁中毒时除掉这个恶魔。
武侠剧《赴山海》剧情发展到第38集时,全剧最美的白月光萧雪鱼,在被萧开雁强迫成婚时,给萧开雁下了药,想趁萧开雁中毒时除掉这个恶魔。
萧开雁尽管中了毒,但萧雪鱼依然不是他的对手,萧雪鱼被萧开雁用肮脏的魔手残忍杀害了。
内心极端自私自利的萧开雁,只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仰望,但是,他始终不知道他越是这样,别人就越会远离他,甚至都想除掉他。
杀了父母,杀了大哥,又杀了妹妹,还要从精神上摧垮弟弟,萧开雁已经没有一点人性了。
萧开雁中毒后,萧雪鱼刺杀他,用不是剑,不是匕首,而是发簪。
萧雪鱼的这一击,虽然没有击中,但却是惊天一击,因为,她摧毁了萧开雁的自负和心理防线,萧开雁的精神,开始错乱了。
《赴山海》开播后,由于戏份的原因,关于谁是女主的问题,观众们一度吵翻了天。
《赴山海》开播后,由于戏份的原因,关于谁是女主的问题,观众们一度吵翻了天。《赴山海》剧情发展到第22集时,就有观众做了详细统计,唐方的戏份有169场,萧雪鱼的戏份才57场,仅仅比红凤凰宋明珠多两场。
如果以戏份决定谁是女主的话,纵观《赴山海》全剧,唐方也是名副其实的女主。
问题是,决定谁是女主的,真是戏份吗?
肯定不是!
决定谁是《赴山海》女主的,不是戏份,而是角色是否能代表剧情的主题和深层内涵。
《赴山海》的主题和深层内涵不是江湖恩怨,更不是男女情愫,《赴山海》的主题是家国大义,是觉醒和救赎,萧雪鱼正是家国大义的女性角色代表,并且是唯一的代表。
萧雪鱼从来不争不抢,沉静如月光的清辉。萧雪鱼的理想是走遍江湖,医行天下,为大熙生民除百病。
在萧家,萧雪鱼是孝敬父母的好女儿,是恭敬兄长的好妹妹,是爱护弟弟的好姐姐。萧家有难,雪鱼从不退却,为重振萧家,雪鱼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嫁入南宫家。
如果没有萧开雁这个魔鬼的话,萧雪鱼可能终生都会选择医道。
萧开雁不单单是萧家的祸害,也是武林的祸害,更是大熙和天下的祸害,此魔不除,天下不宁。
就这样,萧雪鱼做出了下毒行刺萧开雁的选择。萧雪鱼这样做,已经不是单纯为了自己,为了萧家,为了亲兄长燕狂徒了,萧雪鱼冒险舍身行刺,就是为了天下。
明知萧开雁是恶魔,明知自己可能会死,但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萧雪鱼下毒行刺萧开雁,不是被逼无奈的反击,而是她自己主动的选择,从这个时候起,她就已经是女主了。并且,从她立志医行天下、悬壶济苍生时,她就已经是女主了。
和萧雪鱼相比,唐方尽管戏份多,尽管唐方和男主萧秋水之间有感情线,但是,从个人追求和境界来说,唐方的确比不上萧雪鱼。
唐方和唐宋唐晴之间的恩怨,主要还是谁是唐门的长房之争,与天下大义关系不大。
从境界的角度,萧雪鱼和萧秋水是相通的,他们姐弟俩才是真正的心灵知音。
萧开雁和大熙皇上是一类人,并且都是内心阴暗狭隘的小人。萧开雁是萧雪鱼的二哥,雪鱼为了天下大义,宁可舍身也要除掉这个恶魔,和萧雪鱼相比,身为大熙皇上弟弟的李沉舟,他的境界和萧雪鱼相比,就差了一些。
面对大熙皇上这个昏君,李沉舟宁可经年忍受毒酒的折磨,他也没有动过念头发动宫变,去除掉自己的兄长。
李沉舟被君君臣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困住,最终造成了自己和赵师容的悲剧。李沉舟和赵师容在漫天雪花中相拥而逝,留下的除了悲情,还是悲情。
相反,萧雪鱼虽然化作了冷清的月光和天上的星河,但是,她的消逝,却没有多少悲情的色彩,她和自己的亲兄长燕狂徒一样,都是虽死犹生之人。
只有走进萧雪鱼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和男主萧秋水只有姐弟情,没有男女情的她,为什么一定是女主了。
一哨牵前缘,一剑破迷局,沉埋的身世,错位的因果,一场横跨多年的守望,萧雪鱼终是守得因果归位,侠义满途。
萧雪鱼的故事,到了《赴山海》第38集就结束了,但是,她冷清的身影,她的侠义,她的风骨,已刻入山海,长存于江湖。
吴将军和李沉舟是一样的人,他们都困于愚蠢的“忠君”信条而选择被动妥协赴死,唯有萧雪鱼之死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
觉醒和救赎,雪鱼都主动做到了。
也就是这样,吴将军和李沉舟,尤其是李沉舟身上,才有那么多悲情色彩。
萧雪鱼和萧秋水不一样,她不是穿进来的。
但是,尽管没有现代人的思想,萧雪鱼最后还是以自己的牺牲,打破了被动接受命运的死循环,并用自己的牺牲,促使萧秋水最终领悟了心中无我,才能通达天地的境界,才能用《忘情天书》第十五层最终击杀了萧开雁这个恶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挽救天下危局,萧雪鱼当属第一人,她不是女主,谁是女主!
最后,把演员娜扎自己的心声送给萧雪鱼,并以此纪念这位全剧最美的白月光吧:
护得了弱小、护得了手足,终要护这最后一诺。总想着能再陪家人走一程,能看江湖安一分,却在那看似锣鼓喧天里,完成最寂静的告别。
此生,萧雪鱼已尽力,已无憾。
悬壶济得山海月,落笔之余药留香,宁折玉骨酬家国,不让遗憾误红装。这就是萧雪鱼,女主萧雪鱼。
来源:第一滴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