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短剧的危害不可忽视,它误导了青少年,污染了网络的视听环境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8 21:36 3

摘要:抬眼望去,地铁上、餐桌旁、候车室,乃至许多人在睡前的被窝里,都聚精会神地捧着手机,观看几分钟一集的短剧。

若论当下什么娱乐形式最流行,非短剧莫属。

抬眼望去,地铁上、餐桌旁、候车室,乃至许多人在睡前的被窝里,都聚精会神地捧着手机,观看几分钟一集的短剧。

短剧像一张无形的网,缠绕着千万人的注意力。

形影不离的短剧

短剧,顾名思义,就是以“短”为特色,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这种碎片化的剧集形式,契合了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对娱乐的需求。

再加上剧情充满反转,爽点密集,如同为观众量身定制的“精神快餐”,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资本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大量涌入短剧领域,使短剧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

2025年7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亿元,用户达6.96亿人次,远远大于观看影视剧的人数。

短剧场景

短剧中不乏优秀之作,但大多数都是“霸道总裁”、“色情低俗”、“暴力血腥”、“封建迷信”等不良剧情。

此类短剧不仅对观众、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严重污染了网络视听环境的健康生态。

有必要评述一番。

短剧汇总

剖析流行的短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内容。

一是普遍宣扬拜金主义。

不少短剧中都在炫耀“女嫁豪门”,过上了养尊处优的日子;都在传播“一夜暴富”,成为“霸道总裁”的剧情;有65%的短剧主角无需努力即可成功。

这种模式化的套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奋斗观与婚恋观,使43%的青少年观众都认为:“成功靠运气而非奋斗。”

短剧剧照

二是热衷演绎“恋爱至上”的题材。

打开任何一个短视频平台,都会发现短剧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霸道总裁爱上了灰姑娘;校园里青少年的早恋;职场的中经理与秘书的暧昧关系。而且尺度之大、行为之拙劣,令人目不忍睹。

这类短剧刺激了观众的眼球,侵蚀了青少年的心理。

短剧中的暴力

三是过度的暴力美化。

这些短剧处理剧情冲突的方式,就是男主角用暴力制服对方,化解矛盾,而且多是用拳打脚踢这种下三滥的方式,让人看了浑身起鸡皮疙瘩。

靠这种暴力,男主角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大集团的总裁,成为“亿级”富豪。

且不说剧情的胡编乱造,对青少年的负能量影响,也不可低估。频繁出现的校园霸凌事件,都与这种影响有关。

古装短剧汇总

还有“封建迷信”的传播、“负面情绪”的宣泄等等,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从因为违规而被下架的《阎帝令》、《荒野奇遇》、《1胎生99子》等上千部短剧中,就能清楚地看出当下短剧所存在的三大顽疾:泄愤式的情绪代偿、脱离现实的时空构建、低俗狗血的爱情叙事。

短剧拍摄现场

与荒唐剧情相匹配的是短剧制作的粗制滥造,它形成了场景简单、表演刻板、穿帮频繁、洗稿抄袭等惯用套路。

许多短剧为了快速吸引观众,会将优秀电视剧的核心情节进行压缩和重构,修改角色名字和剧名,然后进行制作。情节不会有大的出入,分镜和台词雷同率超过了70%。

短剧剧照

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不少短剧制作团队开始利用算法生成剧本,通过替换关键词、调整叙事顺序等方式来规避抄袭风险。例如,某平台短剧使用AI改写的《甄嬛传》桥段,将“后宫争宠”改为“职场斗争”,但人物关系和冲突逻辑完全一致。

短剧剧照

西安教师贾女士暑期刷了数十部微短剧,她向笔者形象地比喻道:

走进短剧世界,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套路的流水线工厂,剧情的发展总是那么相似,就像是用同一个模具刻出来的,毫无新意,就像被嚼了无数次的口香糖,早已没有了味道......

短剧剧照

这样的短剧给观众一时的刺激与爽快,留下的则是巨大的心灵危害。

它扭曲了价值观:短剧中的拜金、暴力、道德缺失等剧情,让年轻人对现实生活产生误解,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的,甚至是值得效仿的。

短剧剧照

它误导了婚恋情感:短剧中的爱情往往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沟通和妥协,让年轻人对爱情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

短剧剧照

它传播消极的生活态度:短剧中宣泄的负面情绪,挫伤了年轻人对生活热爱与乐观态度,面对困难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消极躺平,乃至悲观厌世。

短剧让人沉迷

它降低了人们工作的专注力:短剧多为碎片化内容,容易让人沉迷刷剧,占用了大量本可用于学习、工作或深度思考的时间,长期下来可能削弱对复杂任务的专注力。

短剧剧照

更危险的是,短剧带来的爽感依赖会形成恶性循环:工作5分钟就想刷手机,没剧看时烦躁易怒,熬夜追剧导致失眠。

就像尼古丁成瘾者依赖香烟获得平静那样,沉迷短剧的人也会依赖短剧中的刺激,才能维持情绪的稳定,而大脑则在一次次即时的满足中,逐渐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甚至导致“脑瘫”的疾病。

广电总局治理劣质短剧的《管理提示》

针对短剧乱象及其危害,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微短剧+行动计划”,要求平台审核备案并建立侵权黑名单。抖音、腾讯等联合发起了“原创保护联盟”,为打击短剧中的侵权行为建立起了联合机制。

广电总局关于治理短剧的《管理提示》

广电总局在《管理提示》中明确指出:“爽”不是微短剧的代名词;“穿越”“重生”不等同于微短剧艺术想象;“狗血”“低俗”不应成为微短剧的爱情引线。

广电总局关于治理短剧的通知

这些提示不仅把准了微短剧的病根,也为微短剧走出误区指明了方向。

但愿有良知的短剧创作者能朝着这个方向前行,减少短剧的弊端及其对青少年带来的伤害,使网络视听清朗起来......

来源:大树作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