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苏州市相城区微短剧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沈周文化为创作背景的《萌宝神笔,老爸逆袭记》于今年9月正式开拍;聚焦国家级非遗“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搬砖吧,大小姐!》全网播放量突破十亿;历史题材作品《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也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
今年以来,苏州市相城区微短剧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沈周文化为创作背景的《萌宝神笔,老爸逆袭记》于今年9月正式开拍;聚焦国家级非遗“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搬砖吧,大小姐!》全网播放量突破十亿;历史题材作品《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也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七批推荐剧目……多部作品的持续发力,不仅展现出相城区微短剧旺盛的创作活力,也标志着其发展迈入更成熟阶段。
当前,微短剧行业已整体从野蛮生长、爆发增长过渡到精品化与多元化的新周期。据广电总局数据,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五百亿元,超越传统电影产业。在这一背景下,相城区主动避开“流量至上”的竞争红海,坚定选择以文化赋能文旅,用精品内容打通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逐步建立起一条具有江南底蕴和现实意义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并取得显著成效。
根植本土
让微短剧成为地方文化新名片
在微短剧行业普遍追求短平快的潮流中,相城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探索出了一条文旅精品微短剧的独特路径。“我们始终在寻找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之间的平衡点。”相城生态文旅集团下属国有全资影业公司苏映影业(苏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道出了核心发展理念。在他看来,苏州是一座崇尚匠心的城市,相城区的微短剧创作需要根植于精益求精的文化气质,主动将地域文旅IP转化为优质创作资源。
相城区出品的每一部微短剧,几乎都深度融合了文旅元素。苏映影业从首部作品《苏小妹:闪光奇旅》开始,就注重将相城文化植入作品之中。该剧上映后,“苏小妹”这一形象也成为了相城数字文旅推荐官,展现出内容IP对地域文化传播的带动作用。
近日,由苏州市阳澄湖绿洲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苏州三白映画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的文旅IP商业短剧《萌宝神笔,老爸逆袭记》正式开机。新剧以沈周文化为背景,讲述天庭画神沈周与女儿夏夏联手逆袭、智斗恶势力的温情故事,剧情中巧妙融入阳澄湖地区文化元素,致力打造一部轻松治愈、充满正能量的文旅商业短剧。“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对外推广度假区(阳澄湖镇)及阳澄湖大闸蟹、生态大米等特色资源,对内吸引投资,助力影视产业发展与助农工作,推动阳澄湖生态圈建设。”《萌宝神笔,老爸逆袭记》联合出品方澄影厂负责人表示。
在微短剧迅速发展的时代下,精品内容需要细致地打磨。“我们的作品都是原创的,团队不盲目追求速度与流量,而是坚持从项目调研、剧本打磨到实景拍摄全程精雕细琢,以实现作品的精品化与长效口碑化。”苏映影业负责人说,“我们需要沉下心来深挖,才能把文化背后的深层次意义表达出来。”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相城区与众多制作团队以沉静之心深耕文化土壤,用微短剧这一轻盈形式承载厚重的地域文脉,让微短剧不仅是消遣的片段,更成为一张张动态的地方文化名片。
频获大奖
把“网上流量”变成“线下留量”
用内容讲述文旅新故事,撬动商业回报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目标。此前以相城非遗文化为题材爆火的微短剧《搬砖吧,大小姐!》,借助“穿越+非遗”叙事,讲述了明朝女子张梦眉与现代御窑金砖传承人共同守护非遗技艺的故事,生动展现“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的深厚底蕴。该剧实现网台同步联播,并斩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CMG年度微短剧盛典“年度品质微短剧”荣誉、国际微短剧优秀奖等重要奖项,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将该剧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成为行业标杆之作。
同时,《搬砖吧,大小姐!》在拍摄期间即与文旅景区联动,开发“剧游同款”旅游线路,剧中多个场景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同步推出的金砖主题文创产品,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销售成绩。
而以宏大历史为题材的《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则通过“限时解谜”的创新设定,再现六百年前航海壮举背后的科技与文化辉煌。该剧今年7月上映后,上线仅1天便在红果短剧平台热度突破3364万,刷新国内精品文旅微短剧热度纪录,目前全网播放量已超5亿,口碑与热度持续攀升,进一步拓展了“文化+冒险”的叙事边界。在《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的线上评论区,不少观众留言表示“想亲自来苏州走一走、看一看”,实现了线上“流量”向线下“留量”的有效转化。
通过持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非遗、历史与现代叙事技术相结合,相城区微短剧逐步形成了兼具江南文化美学与市场竞争力的创作体系。这条以文化为内核、以匠心为支撑的精品化道路,不仅持续为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成为“以剧促旅、以旅兴文”的生动实践,有效推动了文化传播、产业升级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共进。
前瞻布局
为微短剧培育“优质土壤”
相城区微短剧能够在当下屡出爆款、频获大奖,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场始于近十年前的深远布局。早在2016年,相城区便以引进CCTV6电影频道制作基地为契机,率先展露出发展数字文化的战略野心。这份“早起赶路”的远见,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凭借“早布局、强基础”的打法,相城区历经了从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到微短剧的完整产业周期洗礼,积累了深厚的制作经验、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正是站在这样坚实的“时代肩膀”上,如今相城区的微短剧创作团队才能充分借力,打造出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
如今,相城区已成功汇聚超过160家影视动漫相关企业,区内不仅坐拥苏州元和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苏州影视产业园等优质载体,更拥有阳澄湖、北太湖两大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太平老街、红洋房等多元取景地,可充分满足各类拍摄需求。而今年4月开业的澄影厂摄影基地,更以超四万平方米的规模、沉浸式实景影棚与多元外景基地,构建起“室内+室外”的立体化创作矩阵,成为吸引全国剧组的“强大磁场”。得益于覆盖项目开发、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等环节的全产业链生态,相城区已累计产出知名作品超过300部。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为产业腾飞注入动能。相城区围绕创作激励、产业配套完善、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重磅推出《网络微短剧产业行动计划》,聚焦企业引育、内容创新、文化出海等“七大行动”,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全力推动微短剧向精品化、多元化发展。
从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到完整的产业链条,再到精准的政策扶持,相城区通过长达十年的深耕细作,成功培育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一片沃土”,为其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根本支撑。
走出去
以微短剧为全国文旅赋能
用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这是相城文旅微短剧的愿景。在微短剧正处于行业红利期的当下,相城影视企业不仅深耕本土文化题材,更积极将成熟的“精品文旅微短剧”制作模式推向全国,实现从本土化创作到跨区域合作的跨越。
今年,苏映影业与山东省合作推出了孔子文化主题微短剧《我在鲁源村捡了个状元》,成为江南文化制作经验成功输出、服务外省市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这意味着相城企业拍摄的微短剧不再局限于江南叙事,而是迈向为不同区域城市定制文化IP、实现文旅赋能的新阶段。
想要持续为全国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人才和技术是两大关键支柱。近年来,相城区积极推进影视人才引进与产业配套建设,包括成功引入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研究生院,为本地影视发展提供稳定人才支持。同时,技术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微短剧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赋能,以创新技术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在这一进程中,AI技术正显著提升创作效率,重构制作流程。《郑和下西洋:沧海新途》的创作中,制作团队借助AI高效还原古代郑和船队的宏大场景,大幅降低了传统特效制作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实现了历史场景的精准复现与视觉化呈现。与此同时,“AI选角”系统也在广泛运用中,依托江南人面部特征数据库,为历史题材作品提供科学、高效的智能演员匹配方案。AI技术已不仅是技术辅助,更是实现历史文化视觉化呈现的创新手段。
相城区微短剧正在形成一套可复制、可适配的成熟体系——以精品内容为载体,以人才科技为双翼,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更多城市提供“以剧兴旅”的可行路径。这条从苏州出发、走向全国的文旅赋能新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微短剧的内容边界与产业格局。
编辑:星星
来源:看苏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