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看《西游记》“祸起观音院”那集,镜头扫过寺庙里的小和尚时,我突然愣了——这小和尚的眼神怎么有点眼熟?倒回去反复看了三遍,又翻了演员列表,才发现居然是六小龄童演的!以前只盯着孙悟空看,根本没注意到主演还藏在这种小角色里,你小时候看这段时,也没认出这个小和尚吗?
重看《西游记》“祸起观音院”那集,镜头扫过寺庙里的小和尚时,我突然愣了——这小和尚的眼神怎么有点眼熟?倒回去反复看了三遍,又翻了演员列表,才发现居然是六小龄童演的!以前只盯着孙悟空看,根本没注意到主演还藏在这种小角色里,你小时候看这段时,也没认出这个小和尚吗?
后来特意去扒了老版《西游记》的演员表,才知道剧组是真的“不养闲人”。六小龄童不光演孙悟空,在“猴王保唐僧”里扮过长安茶客,穿着长衫坐在茶馆里喝茶,跟其他茶客聊天时的神态,完全看不出是会耍金箍棒的齐天大圣;“计收猪八戒”那集,他还反串过婆姨,裹着头巾、穿着花衣裳,说话捏着嗓子,要是没人说,谁能把这个角色和孙悟空联系到一起?
最让我惊讶的是“夺宝莲花洞”那段,他一人演了黑胡子道士、九尾狐狸和小妖三个角色。黑胡子道士捋着胡子装模作样时,透着股狡猾;扮九尾狐狸时,虽然特效简陋,却能从神态里看出老妖精的刁钻;就连当小妖站在妖怪身后,也没敷衍,跟着一起张牙舞爪,细节特别到位。有人在弹幕里说“六小龄童这是自己跟自己打妖怪啊”,你看到这段时,有没有发现这些角色都是同一个人演的?
马德华的“兼职”比六小龄童还多。他本来是猪八戒,可在“花果山”篇章里,还演了只白毛猴,蹲在石头上啃桃子,动作和表情跟猪八戒完全不一样;“斜月三星洞”里的道士也是他,穿着道袍站在菩提祖师身边,规规矩矩的样子,哪还有半点猪八戒的懒散?还有“高老庄新郎”,虽然脸上画着妆,可一开口说话的语气,还是能隐约听出猪八戒的影子,有人截图对比新郎和猪八戒的神态,说“连挑眉的弧度都一样”,你觉得像吗?
闫怀礼老师的角色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他是沙僧,可翻开演员表,流沙河河妖、卷帘大将、太上老君、千里眼、西海龙王、牛魔王全是他演的。第一次知道太上老君是他演的时,我特意找了“偷吃人参果”那集来看,太上老君坐在云端里捋胡子,威严又慈祥,跟挑着行李、沉默寡言的沙僧比,简直像两个人。有人在评论区问“闫怀礼老师是不是剧组的‘万能演员’?缺什么角色就上”,你觉得他哪个角色最让人意外?
迟重瑞作为第三位唐僧,也没少跑龙套。“乌鸡国”那集里的井龙王是他演的,穿着蓝色的戏服,戴着龙王的头饰,说话慢悠悠的,跟唐僧的温和气质有点像,但又多了几分龙王的沉稳;他还演过天庭文臣,站在玉帝身边,手里拿着笏板,表情严肃,要是不看演员表,根本想不到这是演唐僧的演员。有人说“迟重瑞演的角色都带着股斯文劲儿”,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徐少华的情况更有意思,他既是第二位唐僧,还演了唐僧的爸爸陈光蕊。“陈光蕊赴任逢灾”那段,他穿着官服,骑着马,意气风发的样子,跟后来取经时温和的唐僧比,多了几分少年气;他还演过东海龙王,坐在龙椅上,说话带着威严,和陈光蕊、唐僧的感觉完全不同。有人截图对比这三个角色,说“徐少华真是演什么像什么,连眼神都不一样”,你觉得哪个角色最能体现他的演技?
韩善续虽然不是主演,却一人分饰了四角。水贼刘洪凶神恶煞,脸上带着横肉,说话恶狠狠的;独角鬼王穿着盔甲,站在孙悟空身边,透着股霸气;唐朝武臣穿着官服,神态庄重;两界山老丈则是个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说话慢悠悠的。四个角色反差这么大,他却都演得很到位,有人在弹幕里说“以前只觉得水贼坏,现在才知道是同一个演员演的,太厉害了”,你有没有被他的演技惊艳到?
昨天刷短视频,看到有人剪了“老版《西游记》一人多角名场面”的视频,评论区满是“童年盲区被点亮了”“原来我小时候漏看了这么多细节”。还有人说“现在的剧里,大牌演员只演一个角色还挑三拣四,再看老版《西游记》的演员,才知道什么是敬业”,你刷到过这样的视频吗?
之前看采访,马德华说那时候剧组经费少,演员也少,大家都是“能者多劳”,有时候刚拍完猪八戒的戏份,换身衣服就去演别的角色,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他还说演独眼强盗时,脸上要贴道具,时间长了又痒又疼,但为了不耽误拍摄,还是硬扛着。你想想,要是换成现在的演员,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强度吗?
还有人在网上问“这么多角色,工资怎么算啊?”,下面有人回复“那时候的演员不是为了钱,是真的想把剧拍好”。确实,老版《西游记》拍了六年,演员们跟着剧组跑遍了全国,吃了不少苦,却没一个人抱怨。你觉得现在的剧组,还能有这样的氛围吗?
剧组的这种创作方式仿佛一场精心设计的魔术。演员们用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了无限的可能。当观众为《西游记》的奇幻世界着迷时,这些幕后故事同样值得被铭记。
来源:南瓜影视午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