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大结局“汉奸”夏元搬出夏老夫人说情,为什么会失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8 15:39 2

摘要:弹幕刷爆的那一刻,屏幕外的老阿姨突然拍了下大腿:这哪是电视剧,分明是我外公当年说过的真事。

“戒指都递到眼前了,她还是推了回去。

弹幕刷爆的那一刻,屏幕外的老阿姨突然拍了下大腿:这哪是电视剧,分明是我外公当年说过的真事。

1931年东北一丢,上海药材行就乱了套。

日本小村制药把东北人参、甘草全锁进仓库,市面上一斤黄芪涨成金条价。

外公那会儿在雷允上跑外柜,回来说得最狠的一句就是:“日本人想用纱布勒住我们脖子,没门。

”——橘井堂的原型,八成就是雷允上,老档案里写得清清楚楚:抗战八年,雷家没卖过一颗药给日商,反倒把仓库里的奎宁、磺胺偷偷塞进新四军的药箱。

剧里田大少举着账本冲进国药公会那一幕,真有其事。1932年公会改组,七家药号当场被除名,罪名一模一样:私通日商。

领头抄家的那位,档案里叫田鹤鸣,家里开参行,本人留过洋,脾气冲得很,当街烧过日货。

编剧把名字改了一个字,但“田大少”那股子横劲儿,跟老照片里田鹤鸣叉腰瞪眼的模样,几乎复制粘贴。

夏元那种“先给你甜头再收网”的套路,也真有人玩过。

外公回忆,有个同行被日商塞了三成干股,头半年原料随便拿,后脚就被逼着在包装里夹带吗啡。

那老板最后跳黄浦江,尸体捞上来,手里还攥着没送出去的戒指——跟剧里夏老夫人塞给韶华那只,同款老坑翡翠,圈里人一看就知道是田家的信物。

当年上海滩认戒指不认合同,谁把戒指戴在手上,就等于把祖宗押给了对方。

最绝的是价格。

剧里田大少开口“五倍”,弹幕都在骂黑心。

可1933年的《申报》广告版写着:黑市奎宁,一两换一两黄金。

五倍?

那是友情价。

外公说,雷允上当年把最后一批奎宁卖给红十字,只收了成本,转头把账簿烧了,“怕日本人算账”。

所以韶华把戒指退回去,真不是矫情。1934年确实有家药号收了日资,老板把祖传的翡翠扳指戴上了,三个月后全家搬去虹口,再没脸回老城厢。

戒指在那时不是首饰,是卖身契。

退回去,就是告诉所有人:我不当汉奸,也不当筹码。

现在回头看,雷允上能挺到抗战胜利,靠的不是钱多,是那股“宁可砸锅卖铁也不卖祖宗”的轴劲儿。

剧里把这份轴劲儿塞进了韶华和田大少的对视里——没有咆哮,没有眼泪,就是一句“戒指你拿回去,药我自己找”。

弹幕飘过一句“这姐们能处”,瞬间懂了:乱世里,骨气才是硬通货。

外公去世前把雷允上的老账本留给了我,最后一页写着:“民国二十六年,欠新四军奎宁三百支,未收。

”字迹歪歪扭扭,像喝多了写的。

看完《灼灼韶华》那晚,我把账本翻出来,对着电视屏幕上的戒指,突然明白:那三百支奎宁,大概就是从夏元手里抢回来的。

来源:剧评热点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