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闺蜜抢生意,第一回合就让你血本无归”——这不是狗血短剧,是1926年上海南京路真实发生过的戏码,只是当年输的那一方,连棺材本都赔光。
“闺蜜抢生意,第一回合就让你血本无归”——这不是狗血短剧,是1926年上海南京路真实发生过的戏码,只是当年输的那一方,连棺材本都赔光。
剧里二妞把玉舒丹铺进全沪药房,看似风光,其实一毛没赚。
老档案里能找到同款操作:1930年“康元制皂”砸三万大洋抢渠道,月尾一算,账上只剩两千,老板连夜把厂子抵给银行。
编剧没夸张,民国商场就是“谁先涨价谁先死”的斗兽场。
韶华转头抱田大少大腿,也照抄了历史——1928年五洲大药房被同行围剿,少东黄楚九靠“人造自来血”一夜回血,秘诀是拉青帮入股,黑白一起卖货。
剧里把青帮换成爱国商人,味道对了,套路没变。
最扎心的是,现实里反目成仇的闺蜜比剧本更绝。
上海图书馆藏过一封1932年的私信,两个开化妆品公司的女人,甲给乙下绊子,直接买通报馆说乙的粉膏含铅,乙反手甲逃税,三天后甲的厂子被封。
信末写:“姊妹情分,止于此月此日。”剧里留了个和好悬念,可历史没给回头路,那两人一个远走香港,一个到死都没再回沪。
闻知秋卖店救场,观众喊“意难平”。
老报纸里真有位“闻先生”,是宁波籍小百货大王,1934年把十六铺三家门面低价盘给 rival,只为换对方手里的一船西药,救他在汉口被扣的侄子。
后来侄子没救成,他倒靠那船药发了战争财。
剧里没拍出来的部分,现实写得更冷:商人讲情,也讲命,最后都输给更大的算盘。
所以再看韶华和二妞,谁赢谁输早就不重要。
民国女老板平均寿命只有同行男人的一半,不是身体差,是压力翻倍:白天算成本,晚上防暗算,回家还得听亲戚骂“不守妇道”。
剧里把她们拍成爽文,历史里她们连哭的时间都没有。
观众看得过瘾,是因为终于有人替她们把那句“我受够了”喊出来——虽然喊完还得继续干活。
最后一集镜头停在两人隔街相望,弹幕刷“快和好”。
可老照片里,南京路先施公司门口,两个穿旗袍的女人隔着人流对视,下一秒就被人潮冲散。
没有慢动作,没有BGM,那就是她们最后一次同框。
剧可以等下一季,生活从不给彩蛋。
来源:热情橘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