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今晚大结局的临近,央八年代大剧《灼灼韶华》的最终画卷徐徐展开,在收官之际,这部剧又以其高密度的剧情反转和强烈的情感冲突,再次引爆观众讨论。
文/景然
随着今晚大结局的临近,央八年代大剧《灼灼韶华》的最终画卷徐徐展开,在收官之际,这部剧又以其高密度的剧情反转和强烈的情感冲突,再次引爆观众讨论。
而故事的核心,也已从褚韶华个人的女性奋斗史,升华至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众生相,其中每个人的身份秘密与命运抉择,共同编织了一盘以家国天下为棋盘的大棋局。
这部剧虽然站内表现一般,但是总台平均收视率已经超过《生万物》的剧很可能成为年度收视冠军,不过很超高的热度下伴随的却是一言难尽的口碑,豆瓣5.8实话一点不冤枉。
那么我们就从大结局入手深入解析其主要角色的身份与命运走向,并根据这些探讨其高收视与低口碑并存现象的深层原因。
女主褚韶华,从“复仇女神”直接过渡到“民族企业家”。
作为大女主剧韶华的身份是明线,从陈府受气的小媳妇,到上海滩的药业新星,其成长轨迹清晰可见,到了大结局将完成她最后的升华,从为自己而战,到为民族产业而战。
首先她是站在法庭上一举击败嫂子,还原了当年真相,堂堂正正脱了罪,然后就是她跟夏元之间的商斗最后一定会是她胜利。
当然她的破局之法就是“放下恩怨,与他人合作”,跟昔日对头田大少,这样安排很符合逻辑:
其一,符合乱世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现实逻辑。
其二,田大少与夏元积怨更深,联合敌人的敌人可以形成最强商业同盟;
其三,展现了韶华超越个人恩怨的战略眼光,通过联合田大少的资本,韶华将有效反击夏元的恶性竞争,低价倾销、排他协议,最终在商场上彻底击败这个勾结日方的汉奸商人。
而预告片中的“轮渡镜头”暗示,则是说明在事业巅峰之后,韶华很可能选择远赴海外深造,将“迟春堂”品牌和中医药事业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而上海的基业则交由已能独当一面的程辉打理,这象征着她完成了从“谋生”到“谋业”再到“谋道”的跨越。
当然跟闻知秋的关系也是大结局最大悬念之一。
鉴于闻知秋的特殊身份和夏初之死造成的巨大隔阂,这两人在战火纷飞中即刻复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可能的结局是开放性的。
也许多年以后,战事平息,两人在某个场合重逢,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又或许是闻知秋为革命牺牲,成为韶华心中永远的朱砂痣,他们的爱情,注定与家国命运紧紧捆绑,难以圆满,却更显凄美与崇高。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闻知秋是正方,也就是说他是我们的人,是潜行于暗夜的“红色商人”
这个身份几乎无悬,根据蛛丝马迹早已有了三大铁证。
第一就是与夏初的关联。
两人的初次见面、咖啡馆密谈、尤其是导致夏初牺牲的“手书”暗语,这些按照以往惯例都是典型的地下工作接头模式,很明显在婚前叫走夏初的那次,闻知秋是信息的发出者,夏初是执行者。
第二他有坚定的民族立场。
他反对贩卖鸦片,在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投票罢免夏元,而且能冒险为前线送药,其行为逻辑远超普通商人,其核心驱动力毫无疑问就是民族大义。
第三就是关键的“商业地图”。
本剧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是,闻知秋分手后二妞告知韶华其设立的贸易行地点,从三河坝、汕头、香港、大埔、永定、上杭、汀州等线出发与历史上著名的“中央红色交通线”高度重合,而他经营的药物、纱布,也正是我方急需的战略物资,这已不是商业布局,而是一条为革命输送血液的生命线。
从片花中他“难辞其咎”的真相毫无疑问就是因为传递情报间接导致夏初牺牲,对韶华和组织的愧疚是真实的,但他无法明说,这是纪律的要求。
而高价收购韶华股份,既是补偿,也是为她的民族实业梦想提供资金,更是为自身特工活动提供完美掩护,变现资产、转移阵地。
而作为深度潜伏者,他的命运充满不确定性,他牺牲的可能性极高,可能在护送物资、传递情报时暴露,为保护交通线而英勇就义,这是红色特工常见的悲剧英雄归宿,能极大升华主题。
而若幸存,他也将继续潜伏,与韶华天各一方,而他的故事也是揭示了在那段历史中,有无数无名英雄在“商人”等身份掩护下,为信仰默默奉献一切。
同样会出现意料之外改变的就是康二妞,她完成了乱世浮萍中对韶华姐妹情谊考验。
她是韶华最坚实的姐妹,因战乱和现实压力一度迷失的苦命人,目前表面她似乎与夏元一块与韶华“决裂”,但是从剧中能明显明显看出,二妞与韶华的打对更符合给苦命人设伏反转的前提。
她的“黑化”根源是家园被毁后的生存焦虑,以及被夏元利用的短期迷失,但是很明显她与韶华共同历经磨难的感情基础不可撼动,而且在这种爽文剧中最后这些友情一定会被洗白。
所以两姐妹和好是必然的,剧透提到的“为救韶华坠楼身亡”很有可能是事实,就是在姐妹情深、误会冰释的前提下,让二妞以牺牲来完成强人物弧光,赚取观众眼泪,凸显乱世中女性情谊的珍贵与坚韧。
如若不死,她将幡然醒悟,离开夏元,重新成为韶华事业和精神的同盟,总之二妞的角色,代表了普通人在大时代下的挣扎与最终的价值回归。
而因为利欲熏心的必然败亡的夏元,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主义汉奸商人必然命运
他的失败不仅是商业上的,更是道义和历史上的必然,他勾结侵略者,违背民族大义,注定被时代洪流吞噬。
他的结局很大可能是随着被韶华联盟在商战中击垮,然后在日本战败后再被清算,亦或者直接死于抗日志士的惩戒,总之结局必定是身败名裂、一无所有,他是作为主角光辉的反面对照而存在的绝对反派。
而大嫂周燕的下场则是符合最朴实的道德观,成为善恶有报警示符号。
一个贪婪自私、最终自我毁灭的悲剧小人物,她最后会因诬告、被骗、生意失败,沦落为精神失常的乞丐,这是对其命运的最终判定,根据这部剧的爽文风格,她注定无反转可能,其故事线旨在强化“天道好轮回”的世俗价值观,满足观众对“恶有恶报”的爽感需求。
至于田大少等配角则是最复杂人性的现实写照。
田大少,从前期打压韶华的反派,逐渐转变为后期合作抗夏的盟友,这一转变体现了民国商人复杂多面的特性,他们有着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亦有底线,而与韶华的合作,也是他洗白自身、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至于程辉,作为韶华培养的接班人,他的成长则象征着事业和精神的新火相传,结局他将接管“迟春堂”,代表希望与未来。
《灼灼韶华》央视收视率最高峰值破3.7,可以说证明了其强大的观众吸引力,但豆瓣5.8分的低分又揭示了其在口碑上的巨大争议,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其根源就在于其作为一部“新式年代爽剧”的内在特质与传统审美标准的冲撞。
低分核心原因就是“爽剧”逻辑对“正剧”深度的侵蚀,可以看出来为了追求爽度此剧大量牺牲了剧情逻辑,为了追求极致的“爽感”,前期疯狂的叠虐待女主的buff。
仔细看看其前期情节密度与深度的矛盾,前12集塞满了救兄、出嫁、宅斗、丧夫、失女、闯上海等强情节,这种“短剧式”节奏虽然抓人眼球,但也每个矛盾都出现的过于突兀,同时解决得过于迅速和轻易,缺乏必要的沉淀和反思空间,使得剧情显得“狗血”而浅薄。
可以这么说前期几乎给褚韶华刻画成了天煞孤星,而到了后期她每一次成功简直如同神助,几乎每次化险为夷或多或少依赖外部助力或对手的“降智”操作,可以说女主商业天才天赋完全缺乏足够扎实的实料铺垫,更像是一种“金手指”,极大的削弱了人物成长的代入感和可信度。
同样因为爽剧化除去她之外,其他所有人就成了很简单的工具,夏元、周燕、陈母等反派角色,其恶行往往流于表面,动机单一主要就是贪婪,贪婪到匪夷所思,缺乏复杂的人性刻画,全部沦为推动女主“打怪升级”的功能性工具,降低了剧集的艺术格调。
其次这部剧风格与主题极其割裂,从宅斗商战到家国天下非常跳跃。
剧集前半段聚焦于个人恩怨和商业争斗,后半段突然引入抗战背景和谍战元素,虽然格局提升,但转变很显生硬,在逻辑失衡各种铺垫并不厚实的情况下,前期的小格局斗争与后期的宏大主题根本未能完美融合,家国情怀有时像是为了提升主题而贴上的标签。
然后就是这部剧与《那年花开月正圆》一个编剧,充满了极强的同质化现象,到处都是似曾相识感, 让观众会产生了极强的审美疲劳,缺乏新鲜感也成为扣分项。
但是不得不说口碑上存在很强的问题,但《灼灼韶华》是真的精准地捕捉并满足了当下观众的快节奏爽度需求,尤其是电视主力收视群体。
这不断反转、冲突强升级的剧情,有效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符合大众对于一部“下饭剧”的核心期待,“爽”、“解气”、“过瘾”。
在生活压力巨大的当下,观众需要强解压,而这部剧就提供了密集的“打脸”情节,恶婆受惩、小人遭报、女主一路逆袭,这种“即时满足”的快感,远比需要耐心品味的深沉正剧更具直接的吸引力。
然后就是所谓 “她力量”的完美投射, 褚韶华独立、坚韧、有仇必报的形象,是现代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理想化投射,虽然夸张虽然浅显,但是还是有不少观众在她身上看到了反抗压迫、掌控自己命运的力量,从而获得了极大的情感共鸣和精神慰藉。
《灼灼韶华》的大结局,最终落点于家国大义对个人命运的重塑,闻知秋的潜伏、韶华的实业救国、二妞的迷途知返、夏元的叛国覆灭,最后共同勾勒出那个时代的选择与代价。
而综合热度和口碑来综合分析,《灼灼韶华》算得上一部在商业上成功的电视剧产品,它深协短剧原理能高满足目标观众的观剧心理,以更夺眼球的类型化叙事赢得了收视战场。
但是其代价就是艺术追求上的妥协,特别是为了“爽感”而牺牲逻辑深度和人物复杂性,作为快餐可以但是作为一部值得推敲和思考的剧,完全不合格,所以小景给它打三星,整体6分直接端走。
总之这部短剧模式的家庭长剧或许难以成为经典之作,但作为一部现象级的收视爆款,它为我们洞察当下观众审美趣味和电视机中老年观众市场生态提供了一个价值样本,跟前些年的《六姐妹》一样,中老年人是真不具备强艺术审美和逻辑审美。
因此《灼灼韶华》的“冰与火之歌”,正是当前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商业性与艺术性如何平衡这一核心命题的集中体现,要是期待线上平台那就得满足挑剔的青年人,要是专注电视剧平台那就往狗血八卦爽剧上引,因此一部作品能够很清晰判断出受众才是它成功的关键。
来源:景然观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