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首部AIGC红色主题微短剧《血肉长城》开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7 14:03 1

摘要:2025年9月18日上午,辽宁广播电视台大厅内,东北首部全AIGC红色主题微短剧《血肉长城》开机仪式举行。时值九一八事变94周年,该剧的启动也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的庄重献礼。

以科技致敬抗战精神,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

2025年9月18日上午,辽宁广播电视台大厅内,东北首部全AIGC红色主题微短剧《血肉长城》开机仪式举行。时值九一八事变94周年,该剧的启动也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的庄重献礼。

历史与科技交融,AI赋能红色记忆

开机仪式别开生面,没有传统的揭幕红布,取而代之的是四台AI电脑。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广播电视台台长曲福丛,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芳,辽宁省网络视听协会会长李霞,辽宁广播电视台影视剧频道总监孟苏石的共同启动下,主机被“数据流光”瞬间点亮。大屏幕同步呈现“AI系统激活”、“《血肉长城》正式启动”动态效果,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制作阶段。

本剧由辽宁广播电视台七星影业有限公司出品,辽宁影视剧频道、辽宁北斗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制。出品人:曲福丛、黄芳;总制片人:孟苏石、潘新;编剧:孟苏石、赵冠闻;导演:赵冠闻;AI技术总监:潘新、顾铁斌。

致敬国歌诞生90周年,青春视角再现血肉长城

《血肉长城》不仅是对国歌诞生史的溯源,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基因的深刻叩问与时代回应。它通过一枚铜纽扣的微观视角,宏大叙事般地揭示了国歌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绝非抽象的文学修辞,而是三千万东北同胞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用最惨烈、最决绝的方式践行的生命誓言。作品以邓铁梅焚书明志所彰显的文化气节、苗可秀刑场不屈所代表的青春献祭、马彩九断臂护谱所蕴含的薪火相传、韩震肉身铺路所昭示的集体牺牲,具象化地诠释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如何用牙咬、用魂挡,在毁灭中淬火重生的核心命题。

本剧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它并未止步于历史的悲壮叙事,而是巧妙地构建了历史与当下的精神对话。113岁老兵跨越世纪的灵魂呐喊,既是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当代人的深刻警醒与激励。它雄辩地证明,国歌的每一个音符都浸透着先烈的热血,今日中国的和平与强盛,正是建立在由无数“王大柱”、“高鹏振”、“邓铁梅”们用血肉筑就的精神基石之上。在新时代语境下,《血肉长城》旨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锚点”,让年轻一代真切触摸民族历史的滚烫脉搏,从而激发他们为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

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AIGC重塑抗战记忆

作为东北首部全AIGC红色微短剧,《血肉长城》在角色生成、场景重建和后期制作中全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创新形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AI技术总监潘新介绍:“我们通过算法重构历史现场,用数字角色承载人性光辉。每一个镜头、每一处场景,都历经反复计算与情感校准,以当代技术致敬80年前的伟大胜利。”

红色基因深植土壤,辽宁大地英雄辈出

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剧中刻画了邓铁梅毁状明志、苗可秀刑场不屈、杨靖宇鏖战到底等震撼场景,这些真实事迹正是国歌创作的重要源泉。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该剧深度挖掘辽宁大地上的英雄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真情创作致敬历史,精心打磨时代精品

编剧兼导演赵冠闻表示:“自辽宁提出红色'六地'后,对这片土地上的国歌素材地情有独钟,一直渴望用影像讲述这段历史。”如今梦想成真,他将注全部的真情与热爱,守护好这段历史、这些英雄,和我们最爱的那首——《义勇军进行曲》!

辽宁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显鹏强调:“《血肉长城》是我们在融媒转型中的一次重要探索,以‘低成本、高概念、精制作、新表达’打造契合主流价值、吸引年轻群体的精品短剧,为抗战胜利80周年和国歌诞生90周年献上一份具有科技含量的文化厚礼。”

预期与影响:数字桥梁连接历史未来

《血肉长城》将由辽宁北斗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制,该公司是东北地区AI技术领先企业,确保本剧高质量产出,并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制作。《血肉长城》将在辽宁广播电视台多个频道及国内主流网络平台同步播出。该剧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对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的突破,在抗战胜利80周年和国歌诞生90周年之际,通过AIGC技术使历史可感可近,引导新时代年轻人理解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94年过去,历史的回响从未消散。《血肉长城》以数字技术重塑抗战记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之际,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范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以微短剧为载体焕发新生。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