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电视,爸妈看得抹眼泪,说褚韶华太不容易;刷手机,年轻网友骂声一片,吐槽剧情“为虐而虐”。
打开电视,爸妈看得抹眼泪,说褚韶华太不容易;刷手机,年轻网友骂声一片,吐槽剧情“为虐而虐”。
作为写自媒体的,咱都懂,现在的大女主剧太难写了,写轻了没张力,写惨了挨板砖,《灼灼韶华》这收视冠军都踩坑,更别说咱们普通人创作了。
今天就拆解这部剧的争议,给想写年代大女主的朋友支几招,避开“虐女”雷区。
不是说女主不能吃苦,而是怕“为了惨而惨”。
《灼灼韶华》里,褚韶华被小叔子凌辱时,还眼睁睁看着女儿被捂死,这段戏我看得攥紧了拳头,生理上都觉得不舒服。
观众反感的是这种“没必要的苦难”,去掉这段,女主因家族矛盾出走上海的逻辑照样成立,可加上了,只会让人觉得编剧在刻意撒狗血。
记住,苦难是催化剂,不是止痛药。
真正的痛点是“苦得没意义”,咱写文时先问自己:
这段虐戏删了,主角成长线还能走通吗?能走通就别加。
年代剧里,女主受时代束缚很正常,褚韶华嫁进陈家后被婆婆刁难、被小叔子算计,这些铺垫能让她后来的爆发更有力量。
但问题出在“抑”的时间太长,前14集全在讲她受气,好不容易开个药铺,女儿又没了,观众的情绪早被磨没了。
咱写文可以学这招:虐戏别扎堆,每一次委屈都要跟着“反击”。
比如写女主被抢生意,下一章就得让她靠智慧抢回订单;被人刁难,转头就用能力打脸对方。
就像褚韶华在上海组织罢工那段,看得人热血沸腾,这才是“抑”完之后该有的“扬”。
热依扎演的褚韶华,总让我想起《山海情》里的水花,眉头皱着,眼含热泪,太憋屈了。
她有经商的野心,却总想着“做好事、存好心”:
救兄长嫁陌生人,赚了钱先救朋友,连刁难自己的人都要同情。
这哪是大女主,更像个被道德绑架的老好人。
咱写女主,得让她“刚柔并济”。
善良可以,但要有锋芒;包容可以,但得有底线。
比如她帮朋友,可以,但朋友背叛后必须反击;
她尊重长辈,但婆婆过分干涉时就得硬气拒绝。
就像《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周莹,该精明时精明,该狠时狠,这样的人设才立得住,观众看着才解气。
现在的观众不爱看“苦情戏”了,没人觉得女主非得被虐死才能成功。
咱写年代大女主剧,少点没必要的狗血,多给点“升级打怪”的爽感;
少点憋屈的隐忍,多些有锋芒的善良。
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既能打动爸妈辈,又能留住年轻读者。
你平时写人物时,有没有为了“立人设”而加过没必要的情节?
评论区说说,咱一起避坑!
来源:圆扁眯眯